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
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
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
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
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
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
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
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
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
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
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赋予的住所感到满足,而即便是山中僧人也觉得这处境有些偏远。"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则具体描绘了居所的情景,通过开门时两棵大树的映衬和房屋依傍着青翠的石壁,展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
接下来的“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显示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的观察,溪水旁的小路偶尔会遇见采集灵芝(传说中的一种长生不老草本植物)的行者,这里的“采芝客”暗示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之源的尊重与向往。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则是诗人在山中所见到的景象,白云如织,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工作(“机”指织布机)的淡漠,甚至到了像小孩或仆人那样无忧无虑的地步,而他则更多地是在山林间与猿鸟为伴。
最后几句"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他在小山峰上晒制草药(“晒药”),家园幽深,即使阳光也难以照进来,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淡漠,他已不再关心世俗间的亲友往事。而“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则是对于时间流逝与生命消长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累累”形容祖先陵墓连绵不断,"秋风吹古柏"则让人联想到岁月的沧桑和永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本源的深刻感悟,以及他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鍊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