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
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
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
到春还、似不如闲。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
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相思无处著春寒。傍阑干。湿阑干。
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
是花是雪无意看。雨摧残。雨摧残。探春未还。
到春还、似不如闲。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
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江城梅花引·其二》,创作于宋末元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此诗开篇“相思无处著春寒”,即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春日之中,怀抱相思之情,却又无法寄托。这份相思不仅融入了春天的冷清气息,更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接着,“傍阑干。湿阑干。”描绘出诗人独自靠在湿漉漉的栏杆旁,这种环境加深了情感的凄凉。
“似我情怀,处处忆临安。”这里的“临安”指的是南宋都城,即今日的杭州。诗人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每一个地方都能引起他对临安的回忆,这种乡愁与相思交织,令人心绪难平。
“想见夜深村鼓静,灯晕碧,为傍人,说上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象着远方村庄里的和谐气氛,那里的人们可能正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古代的传统节日——上元节(即元宵节)。这种想象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是花是雪无意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物的冷漠,既不像欣赏春天的花朵,也不像观赏冬日的雪花,这份冷淡蕴含着内心深处的悲凉。
“雨摧残。雨摧残。”连续两句强调了雨水对自然之美的破坏,也象征着时间对美好事物的侵蚀。这不仅是外在景物的毁灭,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颓败。
“探春未还。到春还、似不如闲。”这几句透露了诗人的春日游历并未带来预期中的愉悦,反而觉得与平日的安闲无比,不如就保持原样。
“感恨千般、憔悴做花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忧伤达到了极点,他感觉到自己即使想要去饰演那春天中美丽的花朵,也是那么的艰难。这里的“憔悴”形容了诗人的心情,既复杂又痛苦。
最后,“不惜与君同一醉,君不见,铜雀台,望老瞒。”诗人表达了即使不能和所爱之人共度美好时光,也愿意与你一起沉浸在酒精的甜美幻觉中。然而,这份奢望也只是空谈,因为那位君子不再身边,而铜雀台的高度让诗人只能遥望,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达到了顶点。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无法与所爱之人共度时光的哀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杰作。
诗骚出自秦火馀,毋乃古文奇字书。
汉造魏制五言盛,八分小篆当无殊。
七言歌行势奔放,何异草书誇雄壮。
六朝初唐束声律,干禄字书下愈况。
能者不随俗点画,宁费黄金买断石。
要令体势入古妙,斯邕虽死神不隔。
诗家操翰尚摹拟,康乐文通颇屈指。
譬如欧褚写兰亭,纵未夺真亦得似。
兴酣落笔声摩空,我与古人何必同。
天马飞驰脱羁靮,岂外初时行步工。
工倕旋指弃规矩,蛇珠荆玉群相诩。
祇知紫色眩儿童,试问宗门谁父祖。
笔纵字大我犹笑,临池水黑人称妙。
愧余白首志不衰,况汝黑头年尚少。
王郎诗思卓不群,弄笔颇知书八分。
投我四香楼近集,欲令迂拙张其军。
我不知诗仅识字,笔势词源法不二。
颂不忘规学赠言,古来良医三折臂。
《答王友竹兼呈香谷主政毓臣上舍》【清·梁成楠】诗骚出自秦火馀,毋乃古文奇字书。汉造魏制五言盛,八分小篆当无殊。七言歌行势奔放,何异草书誇雄壮。六朝初唐束声律,干禄字书下愈况。能者不随俗点画,宁费黄金买断石。要令体势入古妙,斯邕虽死神不隔。诗家操翰尚摹拟,康乐文通颇屈指。譬如欧褚写兰亭,纵未夺真亦得似。兴酣落笔声摩空,我与古人何必同。天马飞驰脱羁靮,岂外初时行步工。工倕旋指弃规矩,蛇珠荆玉群相诩。祇知紫色眩儿童,试问宗门谁父祖。笔纵字大我犹笑,临池水黑人称妙。愧余白首志不衰,况汝黑头年尚少。王郎诗思卓不群,弄笔颇知书八分。投我四香楼近集,欲令迂拙张其军。我不知诗仅识字,笔势词源法不二。颂不忘规学赠言,古来良医三折臂。
https://shici.929r.com/shici/PAS7ha.html
秋风涤暑正消愁,远虑竟难遏近忧。
意外病魔漫相扰,药炉活火几时休。
一病未除一病生,困人造物太无情。
刀圭自有回春手,好起沉痾身外轻。
连旬床褥总悲酸,玉食珍馐下口难。
不解病形痴妇女,奉汤药外劝加餐。
昼无乐趣夜无眠,多病多愁百感牵。
尝尽个中风味苦,何殊哑子饮黄莲。
卧榻西风惨淡容,呻吟无计豁心胸。
诗书画里嫌多事,琴抚无弦兴转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