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
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
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
髡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
俛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
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
大闲不可踰,四维在所操。
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
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
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
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
髡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
俛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
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
大闲不可踰,四维在所操。
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应时的作品,名为《读汉史》。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古人的忠义和英勇行为的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和英雄气概的赞美。
诗的开篇“彭蠡万顷波,胥江八月涛”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接着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所蓄盖有素,末流故滔滔”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些人物深厚底蕴和持久影响的认可。
“君子贵养源,毋事驾说劳”则是诗人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观点,即重视他们的根本品质,而非浅薄的功绩。“汉祖过百人,心动疑贯高”中,“汉祖”指的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诗人通过这个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和怀疑。
“田孟天下士,其忍负赵敖”提到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田穰(田成子)和孟尝君,这两位都是以勇猛和仁义著称的历史人物。诗人通过他们的事迹,表达了对忠诚、英勇的不忍背叛之情。
“处死且不难,视身如鸿毛”则是表现了古人对于生命的看重和面对死亡时的从容态度。“髡钳吾何畏,义命岂忍逃”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忠诚命令的尊崇,不会因为恐惧而逃避。
“乘舆忽至止,兴运有所遭”可能是在描述某个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英勇表现。“俛首与之语,议论诚英豪”则是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进行赞美和讨论,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回视汉廷臣,谁能出尔曹”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或将领的怀念,认为他们的才能和功绩难以超越。“即日拜守相,泥涂升九皋”可能是在描述某位历史人物在被任命为重要官职后的迅速崛起。
“大闲不可踰,四维在所操”则是表达了对广阔天地和四方的掌控力,暗示着诗人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的敬畏之情。“我观忠义传,荣如华衮褒”中,“忠义传”可能指的是某种记录历史英烈事迹的文献或传说。诗人通过这种文献,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赞誉。
“置君如奕棋,百岁犹腥臊”则是将这些英雄人物置于重要位置,就像下棋时对每一步都非常慎重一样,即使经过百年,也依然令人敬佩不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和英勇气概的深切赞赏,以及他对于这些品质在人类历史中的永恒价值的认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