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傍云峰共掩关,霜清月白一僧閒。
秋风不折凌霄骨,腊雪逾深老鹤颜。
寒涕垂膺怜懒衲,庞眉坐石傲西山。
匡庐顶上湖千顷,惭杀当年汉苑还。
聊傍云峰共掩关,霜清月白一僧閒。
秋风不折凌霄骨,腊雪逾深老鹤颜。
寒涕垂膺怜懒衲,庞眉坐石傲西山。
匡庐顶上湖千顷,惭杀当年汉苑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肃穆的山中景象。诗人以“聊傍云峰共掩关”开篇,巧妙地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霜清月白一僧閒”一句,通过霜、月、僧三者的结合,渲染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夜晚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僧人的孤独与自在。
“秋风不折凌霄骨,腊雪逾深老鹤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风与腊雪赋予生命,它们似乎在守护着那些坚韧不拔的生命,无论是凌霄花还是老鹤,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坚韧品格的推崇。
“寒涕垂膺怜懒衲,庞眉坐石傲西山”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庞眉坐石傲西山”,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独立于世的姿态,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匡庐顶上湖千顷,惭杀当年汉苑还”两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观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谦和对过去功名的淡泊。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僧侣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