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松竹径,点缀自何年。
北固昭明寺,中嵩慧可禅。
寒生金掌外,清注玉壶前。
好傅何郎颊,朱衣拭更妍。
泠然松竹径,点缀自何年。
北固昭明寺,中嵩慧可禅。
寒生金掌外,清注玉壶前。
好傅何郎颊,朱衣拭更妍。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园中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氛围。首句“泠然松竹径,点缀自何年”以“泠然”二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悠远的氛围,松竹径上,似乎有着时间的痕迹,让人不禁思考这美景自何而来,又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
接着,“北固昭明寺,中嵩慧可禅”两句,将视线引向远处的寺庙,昭明寺与中嵩,既是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也暗含着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禅者慧可在此修行,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宗教气息。
“寒生金掌外,清注玉壶前”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纯净,金掌之外,寒气弥漫;玉壶之前,清泉潺潺,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之美,也暗示着内心的澄明与超脱。
最后,“好傅何郎颊,朱衣拭更妍”以何郎(即东汉末年的美男子何晏)之颊为喻,赞美了园中景物的美丽,仿佛是自然界的颜料,涂抹在了人间,使得一切更加生动、美丽。同时,“朱衣拭更妍”这一细节,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高度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甘露园内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禅意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