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山林与城市,语道归一毂。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
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
至意不标揭,小名聊自属。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
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
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
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蒙亭》。诗中表达了隐逸之士超然于世俗之上的高洁情操,以及对自然界无尽变化的观察与感悟。
"隐者委所逢,在物无不足" 表明隐者对于身处的环境感到满足,不论是在山林还是城市,都能做到心中没有不满。
"诗人论巨细,此指尚局束" 这句话批评诗人往往只看重大的、显著的事物,而忽视了那些微小的、细节之美。
"颇知区区者,自屏忍所欲" 描述那些有识之士能够自我克制,对于个人欲望加以抑制,不被外界干扰。
"孰识古之人,超然遗耳目" 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隐逸之士的怀念,他们超脱世俗,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接下来的几句 "岂于喧与静,趣舍有偏独。命亭今何为,似乃畏惊俗。至意不标揭, 小名聊自属" 描述了诗人对于喧闹和宁静的选择,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个人的真正意图不必表露,只需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几句 "夏风檐楹寒,冬雪窗户燠。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壶觞日笑傲,裙屣相追逐。此乐已难言,持琴作新曲" 描绘了四季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生活状态,最后通过弹琴来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是王安石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黄晖霭紫轪,索景驰金爵。
钟镛殷西清,球鼎閟东阁。
愔愔玉漏歇,幂幂金露落。
禁卫集駴鼓,将作散丹雘。
伊余躬休庆,肃佩趋禁钥。
未遗贡公荣,窃厕曼倩谑。
弇微泚貂珥,陋拙汗朱襮。
敢尘侧阶典,聊忝登池乐。
寄语隐雾豹,勿訾乘轩鹤。
昔我折腰日,人祸未蔓延。
入官已惊怛,百怪来蜿蜒。
不免用意气,中更相哀怜。
知罪仍窃禄,徇己稍任天。
如是八九载,颜厚手足胼。
较知偏瘠区,差得试所便。
喜君山水县,远绍陶公贤。
陶公岂不美,吏事无述焉。
毋亦望而走,剩可酒作缘。
疲氓今孑遗,况入义熙年。
君勿小百里,岂弟足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