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斌公》
《赠斌公》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古风

六根无尘性不染,赟公八十惟真如。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

(0)
鉴赏

这首诗《赠斌公》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通过对斌公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的修行境界和深厚的学识修养。

首句“六根无尘性不染”,点明斌公修行的纯净境界,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意指心性不受外界尘埃污染,体现了其内心的清静与纯净。

接着“赟公八十惟真如”一句,赞颂斌公虽年届八十,但依然保持着真如本性的纯粹与真实,展现出其修行的持久与深入。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两句,回忆斌公年轻时出家修行的经历,以及他曾经在太虚大师门下学习的情景,暗示了斌公深厚的佛学根基。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描绘了太虚大师在宝胜院修行的生活情景,斌公也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进一步强调了斌公的修行背景。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提到斌公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一同学习,不仅在佛法上有所造诣,也在文学艺术上有深厚造诣。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描述了斌公东渡日本的壮举,以及他在佛法上的成就,如同甘露滋润众生。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赞扬斌公对佛教经典《楞严经》和《圆觉经》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各种学问的广泛涉猎,使他的智慧如波澜般丰富。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提到斌公与当时文坛名士的交往,显示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描述了斌公与支遁等文人的交往,以及他创作的新诗作品,体现了其文学才华。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表达了对斌公当前在南京文坛地位的肯定,以及他与佛道界的密切联系。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提到斌公与东林寺的渊源,以及他在北山草堂的修行生活,再次强调了他的修行与文学双重身份。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通过引用陶渊明和陈子野的例子,赞美斌公归隐后的清净生活,以及他保持的高尚品格。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描绘了斌公与友人交谈的情景,以及他使用木瓢的生活细节,体现了其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方式。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表达了对斌公西行求法的敬仰,以及对其对佛教教义深入研究的赞赏。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通过比喻,赞美斌公如同青天中缥缈的真气,其精神高远,只有尹喜等少数人能理解。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提到斌公可能与古代道家人物如尹喜、老子等有关联,暗示其修行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斌公深入交流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斌公智慧的尊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斌公作为一位高僧兼文人的独特风采,以及其在佛法、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厚造诣。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鹧鸪天·其三雨后湖上看落花

小雨初收报夕阳。归云欲渡转横塘。

空回雨盖翻新影,不见琼肌洗暗香。

追落景,弄微凉。尚馀残泪浥空床。

只应自有东风恨,长遣啼痕破晚妆。

(0)

赠叠山先生

后土茫茫两屩行,纲常事重此身轻。

大江有士一人半,千载见君双眼明。

俯仰元无愧今古,英雄何必尽公卿。

早知莫卖成都卜,省得人知大隐名。

(0)

净光松风阁

城中云日如火催,净光行食声转雷。

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坐清风来。

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

待得三间著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

(0)

自罗浮行田宿华严寺

浮山昔飞至,与罗合其巅。

严冬树色改,青松耀红鹃。

不种自生植,屡伐常苍然。

我病不暇耕,行复观我田。

呼扶偃蹇后,倩护龙钟先。

僮客四面集,畦疃相勾连。

敢云岁晏休,翻犁趁晴暄。

民政今古殊,忧乐岂异源。

收身卧荒刹,朗月前夜圆。

鹊懒附枝静,鼯饥嗅床穿。

为农悔不早,时发棹歌旋。

(0)

林处士挽词

尚平接马弟,髣髴记前身。

海阔元随浪,山高别领春。

难招古渡外,空老夕阳滨。

顺性无生灭,君应了正因。

(0)

宋仲方游吴袖文索诗为别

九曲弦歌满巷传,儒林声价有谁先。

昔怜少学随翁久,今喜新文信汝贤。

删后画前元未圣,南花北叶定谁妍。

终期猛进一篙力,透过龙门急水船。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