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这首元末明初倪瓒的《双调·新水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历史沧桑感的画面。开篇"草茫茫秦汉陵阙",以广阔的草地和古老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转。"月影圆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时间的流逝感。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山居生活,"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展现出文人雅士的闲适与书香气息,与世隔绝,无需世俗的繁琐应酬,"侯门深何须刺谒",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淡然态度。
"白云自可悦怡",诗人寄情于自然,享受清风白云的宁静,流露出超脱尘世的心境。然而,最后两句"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对英雄豪杰缺失的感慨,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内敛,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倪瓒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甚处传笺。看春事顿消,流水难准。
又乳燕重帘,熟梅风信。
漠漠倦雷烟柳外,和愁旋转终无定。
凉催暝,幽梦枕边,低度云影。谁认。
红楼消损,过愔愔暮雨,犹自耽病。
可浅试慵妆,染花奁润。
待证紫蕉山上事,玉啼点点从头问。
天涯近,雾丝漾成疏鬓。
是谁搅散杨花,教伊故泥春消息。
一番做雨,一番催霁,陡经寒食。
试扇心情,烧香庭院,宜眠时节。
更嫣红落后,清阴如许,便怎地,销魂得。
任是江郎华发,且将伊、恣情怜惜。
年年芳草,天涯绿遍,东风无迹。
满树啼鹃,尽情恼乱,个人离别。
只斜阳、袅尽游丝,似写我,愁肠结。
少年经过处,记花里,读书楼。
有红叶新诗,香囊锦字,一笑亲收。
此情此景如梦,怅新知、淹忽起离忧。
为问相思几许,一江春水东流。相思冉冉水悠悠。
蜡泪暗芸篝。剩青草孤坟,黄蒿废寺,月夜魂游。
何时此情忘却,奈凄风、冷雨搅人愁。
今日鬓丝禅榻,当年歌舞扬州。
呜乎王先生。搴灵帷恸哭,涕泗沾膺。
继石臞翁之学,造乎天成。古无比,今无朋。
混混源泉兮醇精。
初遇我东陵,草堂相对,帘外数峰青。
君何止千人英。叹获麟绝笔,鸣凤希声。
犹记高谈雄辨,目光如星。忽一日,神离形。
寂寞惟余人间名。哀哉复哀哉,彼苍者天何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