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清宗元不传法,此老无乃得之心。
妙画通灵恐仙去,须防风雨夜堂深。
斯人地下骨应朽,此画世閒宁复有。
莫与纷纷俗眼看,等閒却作丹青手。
洞清宗元不传法,此老无乃得之心。
妙画通灵恐仙去,须防风雨夜堂深。
斯人地下骨应朽,此画世閒宁复有。
莫与纷纷俗眼看,等閒却作丹青手。
这首诗《题高解元所藏武元直山水》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寂创作,通过对一幅武元直的山水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洞清宗元不传法”,这里的“宗元”可能是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而“洞清”则暗示了武元直的画作如同洞见清泉,清澈透明,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诗人认为这种艺术境界并非寻常之法所能传授,强调了武元直作品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接着,“此老无乃得之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武元直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认为他能够深刻理解并表达出自然界的精妙之处,仿佛能洞察万物之灵。这不仅是对武元直个人才华的赞扬,也是对其作品中蕴含的自然之美的肯定。
“妙画通灵恐仙去,须防风雨夜堂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武元直山水画的神奇之处,仿佛画中的山水具有通灵之气,能够吸引仙人驻足。同时,诗人提醒观者要小心保护,防止风雨侵蚀,以免破坏这份难得的灵韵。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艺术作品的珍视,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斯人地下骨应朽,此画世閒宁复有。”诗人感慨,即使武元直已逝,但他的艺术灵魂依然在画作中得以永存,而这样的杰作在世间或许再也难以寻觅。这不仅是对武元直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后世艺术创作的一种激励。
最后,“莫与纷纷俗眼看,等閒却作丹青手。”诗人告诫世人,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艺术,更不要轻易地尝试成为艺术家。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也是对艺术追求者的勉励,强调了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和独特性,不应被外界的功利观念所左右。
综上所述,《题高解元所藏武元直山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不仅赞美了武元直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本质的独到见解和对艺术创作的深切感悟。
堵阳古驿南,有村曰独树。
瓦屋千余家,廛市亘分布。
自遭贼火焚,今年已三度。
垣墙俱赤立,瓦砾塞衢路。
斩刈尽鸡豚,逃亡到童孺。
居民鸠鹄形,羸老不堪诉。
待抚目苦睊,余生沫聊呴。
敢议令长非,言之惧逢怒。
哑哑白项乌,翻飞上荒戍。
野鸟尚恋群,残黎独失据。
征车屡经过,感激煎百虑。
绁马黄茅冈,苍烟莽回互。
青山澹将夕,暝色入飞鸟。
余霞尚绮丽,钟动月初皦。
平生癖看山,山晚看愈好。
商飙洒然来,长空秋浩浩。
浮图凌百尺,怖鸰巢缥缈。
铁佛铁何年,炉鞴群灵绕。
佛法无尽藏,何大亦何小。
泰山等秋毫,闻诸漆园老。
平阳古都会,怀古足搜讨。
百族尚雍熙,唐风斯未邈。
奈何阳九厄,寇盗纷缠扰。
廓清幸当时,祅氛顿湔扫。
霍岳北岝崿,汾水西灏淼。
我来僦僧舍,便觉出尘表。
前身或行脚,到处留鸿爪。
飘然下虚阁,清坐对风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