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道正为著相,谤禅未许知音。
人无第一等眼,佛具若干种心。
谄道正为著相,谤禅未许知音。
人无第一等眼,佛具若干种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泳的《杂述(其三)》,主要探讨了人性与佛教观念中的某些深刻议题。首句"谄道正为著相",批评了那些为了追求某种外在形式或地位而奉承之道的人,暗示这种行为过于执着于表象。"谤禅未许知音"则指出,对于佛教中的禅宗理解,不是轻易就能找到真正领悟其深意的人,暗示禅宗的玄妙并非表面所能轻易诋毁。
后两句"人无第一等眼,佛具若干种心"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人的认识有限,没有达到超然的洞察力,而佛的境界则包含着无数种智慧和慈悲的心境。这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局限性的感慨,以及对佛教中超越世俗智慧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佛教的高远,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西风一夜扫残枝,处处寒砧捣客衣。
我正思归归未得,却于江上送君归。
明日离樽难重倾,且停征驭话交情。
知心自古不易得,况是途穷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