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
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
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
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独居山中的老者,在春天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人通过“衣冠馀一客”开篇,巧妙地将人物置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暗示着时光流转与个人命运的变迁。接着,“坐老故山春”一句,直接点明了老者的身份和他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鸡犬、莺花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老者与外界的隔绝,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融入。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平和与自在。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进一步展现了老者在新年之际的喜悦与自由,与古人相呼应,体现出一种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里的“啸傲”,既有放声长啸之意,也暗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年轻女子因岁月流逝而改变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老者自身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与老者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老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初弦落微月,草宇夜岑寂。
追凉拂桃笙,伸欠聊偃息。
檐荣忽飞雨,散乱银竹白。
避漏起移床,青灯晕空壁。
晓看蛙入户,时有燕为石。
是节正骄阳,敲烦火云赤。
烦蒸等坐甑,百体劳按抑。
良苗忧槁暴,空有庭树碧。
借免抱龟肠,犹应困蔬色。
炎埃今一洗,万井沐甘泽。
望岁即交欢,宁容须暇隙。
相逢如得酒,釂饮莫馀沥。
谢公为时出,四海正仰渠。
雅志在东山,本末固不渝。
苻坚百万师,一扫谈笑馀。
今公抱长策,岂止安石徒。
平生独往愿,结亭山一隅。
跻扳上修竹,已自胜巾车。
举手谢世人,不与汝同途。
出佐明天子,意欲无强胡。
行当复中原,即日还旧都。
岂容思昔隐,更作深山居。
小人病无能,误入承明庐。
朝夕投劾归,为公先扫除。
既有疾可示,非是都无疾。
如春有阳燄,渴鹿想为湿。
以君足疾苦,例我痛腰脊。
忍痛而曰空,触墙为无壁。
此论盖四座,闻者皆屏息。
吾闻有漏躯,有病资药石。
漏尽病乃除,其神则无隙。
譬如出矿金,万锻受锤击。
妙哉迂开老,辩博见才力。
种性能文章,怒骂成诗什。
荆山玉抵鹊,而为路人惜。
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
又如梦中人,饥而获饮食。
觉来辄大笑,饥饱两俱失。
以是知法空,妄尽方自释。
解空如佛言,不许离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