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装远行游,驱车北燕路。
九月气早寒,河冰已堪渡。
朝别黄金台,夕过望诸墓。
其人安在哉,风烟宛如故。
我欲一吊之,凄然感中素。
战国方力争,智士得乘势。
出谋契君心,一中如巧注。
胡为被谗间,而弗永终誉。
况持孔孟术,十往不一遇。
虽复逾岁年,何如亟归去。
结装远行游,驱车北燕路。
九月气早寒,河冰已堪渡。
朝别黄金台,夕过望诸墓。
其人安在哉,风烟宛如故。
我欲一吊之,凄然感中素。
战国方力争,智士得乘势。
出谋契君心,一中如巧注。
胡为被谗间,而弗永终誉。
况持孔孟术,十往不一遇。
虽复逾岁年,何如亟归去。
这首明代徐有贞的《感寓三首(其三)》描绘了诗人远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结装远行游,驱车北燕路”展现了诗人踏上旅途的场景,意象生动,富有动感。接着,“九月气早寒,河冰已堪渡”点明时令,秋意渐浓,河面结冰,暗示旅程的艰辛。
诗人行经历史遗迹,“朝别黄金台,夕过望诸墓”,黄金台和望诸墓皆是古代燕赵之地的名胜,诗人借此缅怀古人,感叹物是人非。“其人安在哉,风烟宛如故”表达了对先贤的追思与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我欲一吊之,凄然感中素”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敬仰,他想要凭吊这些逝去的英雄,但内心却充满悲凉。接下来,诗人借古喻今,指出战国时期智士如能顺应形势,往往能建功立业,然而像自己这样的秉持儒家之道者却屡遭挫折,“胡为被谗间,而弗永终誉”。
最后两句“况持孔孟术,十往不一遇。虽复逾岁年,何如亟归去”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即使坚持道德原则,也难觅知音,不如早日回归,结束这无尽的追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