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冠高盖黄尘底,晚得刘侯差自喜。
一卷匡庐独往图,悄然著我千岩里。
金华贵人一字无,佩玉鸣裾工走趋。
仕宦不达坐读书,君之此计愚且迂。
山中花开酒应熟,卖书来问东家屋。
我亦平生江海心,岁晚从君喂黄犊。
大冠高盖黄尘底,晚得刘侯差自喜。
一卷匡庐独往图,悄然著我千岩里。
金华贵人一字无,佩玉鸣裾工走趋。
仕宦不达坐读书,君之此计愚且迂。
山中花开酒应熟,卖书来问东家屋。
我亦平生江海心,岁晚从君喂黄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刘幼云编修廷琛在九峰读书图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以“大冠高盖黄尘底”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刘幼云的外在形象,暗示其身份地位。接着,“晚得刘侯差自喜”一句,表达了对刘幼云晚年获得此图的喜悦之情。
“一卷匡庐独往图,悄然著我千岩里”两句,通过描述刘幼云独自游历匡庐的场景,以及这幅图如何融入千岩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暗示了刘幼云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接下来,“金华贵人一字无,佩玉鸣裾工走趋”两句,对比了刘幼云与“金华贵人”的不同,强调了刘幼云选择读书而非仕途的智慧与坚持,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重视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仕宦不达坐读书,君之此计愚且迂”两句,是对刘幼云选择读书而非追求官场成功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即使在他人看来可能有些愚昧或不合时宜。
最后,“山中花开酒应熟,卖书来问东家屋”描绘了刘幼云在山中生活的惬意情景,他不仅享受自然之美,还乐于与人交流,通过卖书来了解外界,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我亦平生江海心,岁晚从君喂黄犊”则是诗人对刘幼云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共鸣,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刘幼云生活方式的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幼云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哲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向往。
客从魏都来,贻我山藷实。
散之膏土间,春苗比如栉。
吾家庭户狭,树艺苦其密。
危根递扶戴,怒牙犹拂郁。
兴言念伊人,好嗜与我一。
家蓄桐君书,喜观泛氏述。
虽为簪带拘,雅尚林樊逸。
分献取其诚,岂容羞薄物。
况闻知药者,饵此等苓朮。
愿益君子年,康直体无疾。
散诞得宽壤,繁大宜无日。
萧梢新蔓抽,苯莼故丛失。
入冬霜霰严,叶落掊可出。
伸如猿臂长,拳若熊膰腯。
拾木爨铜鼎,相期聚书室。
谁得与其徒,溪茶与山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