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曾游处,留题剥藓花。
春蒸崖腹润,石迮履痕窊。
童子忧深入,山僧许暂家。
经奇聊一叹,脚脚近龙蛇。
苏子曾游处,留题剥藓花。
春蒸崖腹润,石迮履痕窊。
童子忧深入,山僧许暂家。
经奇聊一叹,脚脚近龙蛇。
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黄淳耀对一处名为“石崖”的自然景观的探访与感慨。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石崖的独特风貌和自然之美。
首句“苏子曾游处”,借用了苏轼的典故,暗示此处曾有文人墨客留下足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留题剥藓花”一句,描绘了石崖上苔藓斑驳,花木点缀的情景,既有岁月的痕迹,又不失生机与活力。
“春蒸崖腹润”一句,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气息给石崖带来的湿润与生机。“石迮履痕窊”则进一步刻画了石崖表面的崎岖不平,以及行人的足迹在石面上留下的痕迹,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童子忧深入,山僧许暂家”两句,通过儿童与山僧的不同视角,表达了对石崖探索的期待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未知的好奇,也有对自然界的尊重。
最后,“经奇聊一叹,脚脚近龙蛇”一句,总结了诗人对石崖奇景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石崖上的纹理仿佛是龙蛇之迹,增加了神秘与想象的色彩。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石崖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春渚微茫碧草连,千花飞尽柳飞绵。
孤云野鹤生遥思,明月清风共一船。
破褐还寻栖隐地,空囊唯乞送行篇。
先生自有修真诀,不倚丹砂驻少年。
同吟四十过三四,常恨诗衔欠一官。
人事中年多感慨,仕途今日更艰难。
炉亭围坐推前辈,夜店单床定薄寒。
最喜亲庭佳阙近,尽携儿女入长安。
众里知心少,唯师是故人。
临终书未答,昨夜梦全真。
鹤唳浑如哭,花开不似春。
近逢同住者,得问病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