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本著,羽翼先成。寝门昭德,驰道为程。
币帛有典,容卫无声。司存既肃,庙享惟清。
忠孝本著,羽翼先成。寝门昭德,驰道为程。
币帛有典,容卫无声。司存既肃,庙享惟清。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其语言庄重而典雅,体现了古人对先人的崇敬和祭礼的庄严。首句“忠孝本著,羽翼先成”表明的是对太子的尊崇,这里的“羽翼”比喻为保护和支持,意味着太子在道德上的修养已经臻至完善,可以作为后世的榜样。
接着,“寝门昭德,驰道为程”则是描写祭祀时的场景,寝门指的是庙宇的大门,而“昭德”说明了这座庙宇展示的是太子的美德;“驰道为程”则表明人们为了瞻仰太子之德而来回奔波,形成了一条道路。
“币帛有典,容卫无声”一句中,“币帛”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供品,而“有典”意味着这些祭品都有一定的规矩和礼节;“容卫无声”则形象地描绘了在严肃的仪式中,执戟守护的人员保持沉默,不发一语。
“司存既肃,庙享惟清”这句强调的是祭祀官员(司存)的庄重态度,以及整个庙宇的清净和圣洁。这里的“庙享”指的是在庙中进行的祭祀活动,而“惟清”则突出了这种活动所追求的纯洁与神圣。
整首诗通过对太子庙祭祀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人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和严谨的礼制,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中祭祀传统的庄重与肃穆。
凉蟾吹浪罗衫湿,贪看无眠久延立。
欲将高调寄瑶琴,一声弦断霜风急。
凤胶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
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
掩泪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
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
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
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曾向华筵折数枝,不知心正阿谁思。
却怜弄玉吹箫伴,忘了小桥同醉时。
和泪盈盈凄晓露,含情脉脉怨东篱。
孙郎风味年来减,且对西风罚满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