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
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
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
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
寒天白日短,檐下煖我躯。
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
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
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
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
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
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
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
寒天白日短,檐下煖我躯。
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
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
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荒郊之地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心境。开篇“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即设置了全诗的基调,表现出诗人对物质贫乏不以为忧,对于偏远乡野也能感到满足。
接着,“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透露出诗人通过阅读古籍来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快乐,古代圣贤的智慧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支撑。
“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丰饶与诗人内心的充实。然而紧接着“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表明了诗人的生活虽简单但也自有其乐趣,不必奢望更多。
“寒天白日短,檐下煖我躯”写出了冬日阳光的温暖,以及诗人对这种自然恩赐的享受。接着,“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则流露出诗人虽然外表平静,但内心仍有不为人知的忧虑。
“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透露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而旅居他乡的孤独感也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最后,“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则是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一种无奈感受,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既有的精神寄托,也有着实实在的忧虑和困顿。这种矛盾统一的生活态度,正是古代文人在世俗与精神追求之间所达到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