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导致的荒废与贫困景象,并流露出对未来和平安稳生活的渴望。开篇“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战乱后的萧瑟景象,“九土”指代广阔的大地,而“干戈”则是古代战争中的兵器,这里用来形容战火带来的毁灭和死亡的阴影。“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国家、家园的忧虑以及对现状无法久留的无奈。
接着,“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两句,寄托着对未来和平安宁生活的期待。这里“康泰”意指太平盛世,而“编联”则是比喻诗人心中的愿望不被打断。“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能遇到理解和帮助自己的知音,并且能够无愧疚地回报他们的恩惠。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安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
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
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
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
后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人生奥区中,犹如茧中蚕。
欲穷无然心,足力有不堪。
终南有五虎,衔牙坐耽耽。
乃有忘躯人,临穴已拟探。
干将古宝剑,吹毛可挥䤴。
亦有躁戾者,执刃求其镡。
所得计所伤,胆溃心忧惔。
况夫爱见魔,悦如刍豢甘。
大士独了然,白月沉珠潭。
独造无僮仆,妙理去二三。
至哉天下乐,端默坐草庵。
唤曲生来,与常娥约,从太守游。
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霓裳曲换,清塞重裘。
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
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负中秋。斗杓矗处中州。
还有解闻鸡起舞不。
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飞球戏马,策箠星流。
绣帽归军,玳簪环客,薄晚同登庾亮楼。
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馀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蘋洲。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