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一》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一》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

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

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

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

后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

(0)
注释
人:人们。
志向:梦想。
契:契合。
适:心意。
胡:怎么。
英英:杰出。
声闻:名声。
寰海:四海。
婆娑:穿梭。
诸侯邦:各国。
亮:实现。
余:我。
寸有长:微不足道。
葑菲:微小的事物。
佛宫:佛寺。
秉烛:手持蜡烛。
飞盖:车马。
松风:松树间的风。
天籁:自然的声音。
后夜风雨:深夜风雨。
鬼神:神秘力量。
翻译
来自东西南北的人们,各自怀揣着梦想。
一句话契合了心意,纠结如何能解开。
杰出的宾客坐在上席,名声响彻四海。
穿梭于各国之间,还未实现宏图大志。
我虽微不足道,却误以为能得到赏识。
山中的佛寺空寂,手持蜡烛聚众而来。
欢歌笑语触动松风,声音如天籁从山谷传出。
深夜风雨交加,恐怕只有鬼神相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东西南北人,志向各有在”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方向,而“我”所选择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紧接着,“一言契所适,纠缠胡可解”则透露了这种选择背后的复杂情感和内心的挣扎。

“英英坐上客,声闻著寰海”中的“英英”,形容隐逸之人的高洁品格,而“声闻著寰海”则显示其影响力非凡。然而,“婆娑诸侯邦,未去亮天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贵的看法,即便不愿涉足,但也并未完全摆脱。

“顾余寸有长,葑菲误见采”中的“寸有长”,象征着诗人的才能或见识,而“葑菲误见采”则可能是对自己才华未被世人赏识的感慨。接下来的“山空佛宫冷,秉烛集飞盖”描绘了一种宁静而超脱尘世的生活场景。

“笑歌触松风,出谷作天籁”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心灵的寄托。最后,“后夜风雨时,惟应鬼神会”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界乃至超自然力量之间的默契。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生活与世俗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胡子莹同赵艮甫过访金山艮甫有诗见赠次韵·其一

我爱浮玉山,秀出赡部洲。

萧然寄瓶钵,转瞬夏已休。

滔滔大江水,日夜东向流。

潮来塔影动,孤根势欲浮。

故人白下归,暂聚忘宿忧。

浮生旦宅中,出没等海沤。

一器集蚊蚋,六窗唤猕猴。

此身不自有,微名复何求。

江楼过鸿雁,起看天地秋。

纷纷孝廉船,出外帆初收。

(0)

孤花

一点出尘绿,春情仍自深。

香微怜土薄,开晚少人寻。

雨渍犹堪赏,风吹略不禁。

翛然苔石畔,谁为表孤心。

(0)

杂韵

峰顶屋三间,松边石一片。

早晚云飞来,只有樵夫见。

(0)

宿山寺步壁间韵

独宿云堂一磬深,空山莲漏滴沈沈。

月临绀殿浮松气,风动金铃落梵音。

永夜禅镫悬客梦,高秋旅雁动乡心。

虚窗渐觉晨光满,惆怅行歌别旧林。

(0)

惠山寺品第二泉

山水洵有缘,兹行爱风便。

帆峭五两轻,百里如劈箭。

爰访惠山泉,先游惠山院。

惠山青崔嵬,泉声绕殿转。

华桷吐云霞,朱甍映藻茜。

古树发新绿,竟体里苍藓。

径造泉上亭,鉴斯癯仙面。

渟泓窦方满,小汲瘿瓢溅。

碧乳花尚浮,寒玉香不卷。

一酌已洒然,再漱泠然善。

平生淡泊肠,尽化为冰霰。

昨过扬子江,中泠浑莫辨。

僧寮曾瀹试,虚名怪独擅。

鸿渐昏老子,舌本何其谫。

错品落第二,千载徒扼腕。

况我枯槁人,回首重眷恋。

定携折脚铛,住老龙山涧。

竹炉煮松风,雪瓯点秋片。

月取三百斛,日与诗魔战。

(0)

山居

倚杖衡门下,遐观意在兹。

暮山衔落日,微雨滴疏篱。

市远僮归晚,溪深客渡迟。

奔波名利者,此乐几曾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