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所居寺前有南涧涧下浅池每至其上未尝不诵柳子厚南涧诗又恨东坡不和乃和示超然》
《余所居寺前有南涧涧下浅池每至其上未尝不诵柳子厚南涧诗又恨东坡不和乃和示超然》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駮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

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

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

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

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

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

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

重来应邂后,归去不须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首联“駁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描绘了清晨时分,云层中透出微弱的日光,群山间传来猿猴的啼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运用了“駁”字,形象地表现了云层的斑驳,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颔联“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建筑特色,飞檐高悬于树梢之上,晴朗的瓦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光泽,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美。这里的“暗差差”生动地描绘了瓦片在阳光下的光影效果,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颈联“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表达了诗人漫步于清凉的山林之中,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远离尘嚣的疲惫。这一联通过“意行”与“地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亲近。

尾联“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描绘了蝉鸣与水波的自然景象,蝉声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哀愁;积水轻轻波动,预示着即将产生的涟漪,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这里通过哀蝉与积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悲凉又充满希望的情感氛围。

最后两联“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诗人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面对世间的纷扰,感到身心俱疲,但内心却向往着山林间的清风明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以白鸟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在高洁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陪枢密诸丈游赤松迫于还城阻为宝峰之集情见于诗

村迥云连屋,溪晴水绕畦。

半生嗟薄宦,随处惬幽栖。

散策寻遗迹,披尘识旧题。

夕阳催上马,不到宝峰西。

(0)

陈升仲挽词

莫叹交情大署门,交情如子复何云。

友恭便是能为学,朴讷由来自少文。

曾解绨袍怜范叔,当留宝剑报徐君。

雪梅时节尤相忆,长话平生到夜分。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二一三裴子馀

直以孝为谥,真无愧此心。

可怜张说叹,知得子馀深。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七十八原涉

所当约于已,岂忍俭其先。

道立南阳表,人呼原氏阡。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七十一杜延年

怪来御史府,坐榻不如初。

曾是父坐处,而为子敢居。

(0)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九三李贤

谁知学进处,不在好为师。

好把铭心道,分明说与伊。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