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无声六合宽,碧波清浸玉团团。
天光涣彩方塘满,水鉴澄花夜气寒。
空洞昭昭皆太极,虚灵皎皎异尘寰。
弄丸人在湖干立,未许纷纷俗眼看。
万籁无声六合宽,碧波清浸玉团团。
天光涣彩方塘满,水鉴澄花夜气寒。
空洞昭昭皆太极,虚灵皎皎异尘寰。
弄丸人在湖干立,未许纷纷俗眼看。
这首诗描绘了月湖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在湖面上的景象,以及湖面倒映出的天光与花影,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句“万籁无声六合宽”,开篇即点出了夜晚的静谧,万物归于沉寂,天地间显得格外辽阔。接着“碧波清浸玉团团”一句,以“玉团团”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玉般清澈明亮,浸润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天光涣彩方塘满,水鉴澄花夜气寒”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景色,天上的光辉与湖面的倒影相互辉映,使得方塘满溢着光彩,而湖水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夜色中的花朵,寒意中透着一丝清凉与宁静。
“空洞昭昭皆太极,虚灵皎皎异尘寰”两句,诗人借太极与虚灵的概念,表达了对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认为宇宙万物皆遵循着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平衡,这种理解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最后,“弄丸人在湖干立,未许纷纷俗眼看”则以一个具体的人物活动作为结尾,通过“弄丸人”的行为,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世俗束缚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读者能够超越表面的纷扰,深入体悟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与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湖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
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
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