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百尺荫红桥,香蔼茏葱半未消。
眉黛拂残留淡粉,舞腰凝望隔轻绡。
章台雨过霏霏湿,隋苑霞明冉冉娇。
十里紫骝迷去影,临风谁折最长条。
垂丝百尺荫红桥,香蔼茏葱半未消。
眉黛拂残留淡粉,舞腰凝望隔轻绡。
章台雨过霏霏湿,隋苑霞明冉冉娇。
十里紫骝迷去影,临风谁折最长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烟柳轻拂、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烟柳的形态、香气、颜色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垂丝百尺荫红桥”,描绘了烟柳如丝般垂下,长达百尺,遮蔽了红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接着,“香蔼茏葱半未消”则点出了烟柳散发的香气,虽已初春,但香气尚未完全消散,给人以清新之感。
“眉黛拂残留淡粉,舞腰凝望隔轻绡”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烟柳比作女子的眉黛和舞动的腰肢,通过“淡粉”和“轻绡”这两个形象的词汇,进一步渲染了烟柳的柔美与轻盈。同时,也暗示了烟柳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
“章台雨过霏霏湿,隋苑霞明冉冉娇”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烟柳与历史中的两个地点——章台和隋苑相联系,赋予了烟柳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雨后的湿润与霞光的映照,使得烟柳更加娇艳动人。
最后,“十里紫骝迷去影,临风谁折最长条”两句,通过描写远处的马匹被烟柳的影子所迷惑,以及有人在微风中折取最长的柳条,进一步强化了烟柳的美丽与吸引人的特质。整首诗通过对烟柳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