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花事独相关,荔子丹时尚未还。
无可藏身惟酒肆,何须埋骨向青山。
一瓢以外无馀物,荷插相从便不閒。
到处饱餐到处死,故人多泪自潺潺。
长安花事独相关,荔子丹时尚未还。
无可藏身惟酒肆,何须埋骨向青山。
一瓢以外无馀物,荷插相从便不閒。
到处饱餐到处死,故人多泪自潺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名为《初闻警友人约同入岭作此答之》。诗中以“长安花事”开篇,借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担忧,同时暗含对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荔子丹尚”一句,运用荔枝成熟时的颜色来比喻友人尚未归来的状态,增添了一丝等待与期盼的氛围。
“无可藏身惟酒肆,何须埋骨向青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下,似乎只有饮酒才能暂时忘却忧愁,而埋骨青山则显得过于沉重和绝望。
“一瓢以外无馀物,荷插相从便不闲。”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简朴而自在,没有多余的物质追求,与友人相依为伴,生活虽简单却也充实。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到处饱餐到处死,故人多泪自潺潺。”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悟。无论是饱餐还是死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与老友相聚的时光,更是充满了泪水与不舍。这不仅是对友人离去的哀悼,也是对生命短暂、友情珍贵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挂念,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家山玉溪头,薰风水流烟。
小亭午梦馀,清耳晚树蝉。
本拟老林下,萧散无穷年。
岂知一左计,薄宦能几钱。
尘埃京毂底,僦舍万井连。
值此长夏热,愈觉归为贤。
故人忽念我,乐共湖山缘。
昨夜复大雨,乘凉吟欲颠。
当年二三老,曾醉溪山堂。
至今月露底,草木有馀香。
兴言我良友,六月此追凉。
还同章泉叟,访之以相羊。
夜久清辉寒,水际如雪光。
谁知幽绝处,怀贤正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