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方世五归白下》
《送方世五归白下》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意阔无归计,言归路更长。

相看疑绝塞,惜别在重阳。

寒水烟迷棹,高天雁带霜。

此中殊洒落,谁得拟行藏。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的《送方世五归白下》。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情感深沉而真挚。

首联“意阔无归计,言归路更长”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诗人感叹友人虽有归心似箭之意,但实际归途却漫长而艰辛,暗示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颔联“相看疑绝塞,惜别在重阳”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这天相看,仿佛置身于遥远的边塞之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深深惋惜。

颈联“寒水烟迷棹,高天雁带霜”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寒水之上烟雾缭绕,船只在烟雾中显得模糊不清;高空中大雁南飞,身上带着霜雪。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喻了离别后友人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尾联“此中殊洒落,谁得拟行藏”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的感慨。在这样的离别中,友人显得洒脱不羁,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或模仿他的行藏呢?这句话既是对友人个性的赞美,也是对离别后孤独与寂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离别之苦的深切体会,以及对友人独立人格的欣赏与敬佩。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东山

才贤国运每相关,出处公遭典午间。

梦里铅华浑脉脉,萧中芳迹尚班班。

始高霄汉鸿飞远,终惜云巢凤不还。

好是南阳扶汉鼎,勋名千古仰东山。

(0)

辛未岁旦用苏子由韵成两诗寄诸子侄·其一

朋游族党死生分,老寿今居第二人。

松竹饱经炎海瘴,柳梅空想越溪春。

身行九折心无转,息住三田气自新。

白昼渐长窗日暖,始知羲驭解停轮。

(0)

叙游二十韵呈亨叔列之

戊辰三月晦,端居倦烦促。

是时天久旱,炎烝剧三伏。

出门得幽寻,佳处在东北。

二子俱可人,皎皎莹冰玉。

得趣琴有弦,对案食无肉。

初弹醉翁操,再鼓南风曲。

琅然山水音,一洗瘴雾毒。

陈园俯江郊,茅茨拥修竹。

造门慕子猷,缓步效颜斶。

汲泉瀹佳茗,萧散谢羁束。

清华临水岸,下有万荷绿。

披榛访萧子,清净独无欲。

黎沈爇瓦鼎,溪荪养石斛。

杖藜转修径,夹道森乔木。

归途遇冯姥,敛袂不羞缩。

蕉花杂山丹,槟榔绕新屋。

欲我留姓名,呼儿为磨墨。

似怜穷独叟,曾忝十州牧。

良辰不易遇,此会岂难续。

他时傥重来,更为呼醉秃。

(0)

伊洛节上人寓浯溪中宫寺作溪月亭诸人咸赋诗辄留鄙句

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

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

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

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0)

三峰草堂·其一

庭前双梧一亩阴,禅房萧森花木深。

清霜脱叶空山响,梦觉寒窗松月林。

(0)

叔问纵步郊野得竹栽二小丛携以见分

丛筠无尺长,气与西山爽。

聊持内方丈,便作淇渭想。

会当冰雪馀,杰立千林上。

自非岁寒人,谁与共幽赏。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