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
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
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
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
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
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
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
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名为《伊洛节上人寓浯溪中宫寺作溪月亭诸人咸赋诗辄留鄙句》。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平静。
首句“结亭临大江,浯溪出其侧”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景图,亭子矗立于大江之畔,浯溪则位于一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宏伟的氛围。接着,“道人傍溪月,月照溪逾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道人在溪边赏月,月光洒在溪水上,使得溪水更加碧绿,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当知月在天,分身千百亿。此月有亏盈,我心本澄寂。”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月亮虽有盈亏变化,但其本质不变,正如人心的平静与澄明,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这种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独到见解。
“合眼听溪声,开眼见溪色。声色两不留,我心何处觅。”诗人通过听溪声、观溪色,体验自然之美,同时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被外物所束缚,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梦觉月在窗,还如旧知识”以梦境结束,月光透过窗户,如同老友般熟悉,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连结,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蘧蘧一梦中,了了三生意。
法界如许宽,此生亦特寄。
谁言玉局仙,元本是法器。
不解自磨砻,因人亦成事。
强颜游人间,聊作逢场戏。
山色溪声中,略得些滋味。
后端阳六日,梅雨收晴,乍炎天气。
阿母当年,罢瑶池佳会。
排遣双成,屏除青羽,自降居尘世。
为帝生贤,储祥孕秀,作文章瑞。
自古人言,陶孟母贤,文行曹家,衣冠苗裔。
谁似夫人,子龙头鼎贵。
此去相从,道山蓬岛,镇长生久视。
却笑问平反,但不作,汉家严吏。
浪蕊浮花,当不住、晚风吹了。
微雨过,池塘飞絮,一帘晴昼。
寂寂山光春似梦,依依草色熏如酒。
近新来、怕上小红楼,凭阑眺。心事阻,诗情少。
东皇去,良辰杳。想故园闲趣,水村烟柳。
此日鹃声天不管,当年燕子人何有。
叹江南、离别酒初醒,频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