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
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
潺湲泻寒月,滉漾照春梅。
白鹭惊起处,鱼多见底回。
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
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
潺湲泻寒月,滉漾照春梅。
白鹭惊起处,鱼多见底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二)》中的一联,描绘了三洲滩口的水势和景色。"三洲滩口急,两水渡头来",通过"急"字生动展现了滩头水流的湍急,而"两水"则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两岸,"下过桓彝宅,上通严子台",暗示了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的交融,增添了诗意的历史气息。
"潺湲泻寒月,滉漾照春梅",运用拟人手法,写水声潺潺如泻月,映照着寒冬中的梅花,展现出冬夜的静谧和早春的生机。最后两句"白鹭惊起处,鱼多见底回"以白鹭被惊飞和清澈见底的水面,进一步描绘出环境的宁静与丰饶。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宣州滩头的自然风光,寓情于景,富有动态感和画面感,体现了梅尧臣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廛居城北苦湫隘,况复维时当九夏。
黄埃飞扬盈坐隅,南薰不到庭轩下。
清晨远策偶寻幽,来访陈蕃读书舍。
竹树萧森风满林,图史纷纭签绕架。
窗前研具颇幽洁,侍右童生亦闲雅。
烹茶扫榻固相延,拂拭溪藤需小画。
嗟余尘垢久填臆,欲写溪山未能暇。
对此襟怀始觉清,何吝当轩恣挥洒。
含豪濡墨起云烟,千岩万壑生虚籁。
一幅都无半日成,持向高堂便宜挂。
君家舅氏严昌翁,偶来见之忽惊差。
贤甥珍重即相惠,邀我题诗继三榭。
坐久吟成兴欲阑,林稍远见斜阳下。
明朝有意更来寻,仍与君家了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