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西涧翁,邂逅南垞客。
为解杖头瓢,坐饮林下石。
微醉两忘还,秋山竟云夕。
逍遥西涧翁,邂逅南垞客。
为解杖头瓢,坐饮林下石。
微醉两忘还,秋山竟云夕。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画面,通过“逍遥西涧翁,邂逅南垞客”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两位隐士在自然之中相遇,共赏山水之美,共享清风明月之乐。他们以杖头的瓢为酒器,在林下的石头上饮酒,既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自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微醉两忘还”一句,生动地刻画了饮酒后的陶然之态,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着酒意消散,只剩下心灵的纯净与宁静。“秋山竟云夕”,则以壮丽的秋日山景收尾,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更衬托出隐士们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玉井湛秋月,光影清肺腑。
群姝拥飞盖,列坐水仙府。
晚色淡苍烟,远香度风渚。
水木更清华,疏桐连弱榉。
济济集群彦,良会喜今雨。
铁崖文章伯,笔阵谁敢拒。
天生高世姿,不作庸人语。
两张多藻思,珠玉映月露。
醉吟采莲词,似对若耶女。
濂溪《爱莲说》,绝胜著花谱。
卢敖有仙气,欲向风中举。
嗟予复效颦,笑倒诗中虎。
放船偶入清溪来,千峰拥翠花乱开。
春风吹散碧云影,洞门正对烧香台。
神仙之府此第一,何必采药登天台。
虚灵外发草木秀,富贵内积金银堆。
郁然亦自有龙虎,欲入但恐生风雷。
山头无人卖松火,持烛下照何疑猜。
步穿玲珑惊幻化,锦屏丹灶封青苔。
滴衣石髓寒透骨,使人不觉忘尘埃。
张公万古渺何许,隔凡流水空萦回。
公能再骑黄鹄出,与吾同去游蓬莱。
西山有灵芝,我采茹其芳。
吐气为卿云,绚烂纷天章。
紫微上卿不敢惜,手抉氛埃看五色。
虎豹卫关深九重,倏烁电光迷白黑。
归来不是故山遥,天风卷幔正飘飘。
化作慈溪泮林雨,坐令嘉植长春苗。
碧涧泠泠煮芹藻,恰似山中采芝好。
咀华滋味与人同,粱肉朱门祇素饱。
阖闾城头秋日凉,停云只隔钱塘江。
西山日夜生辉光,山中紫芝烨烨长,更结飞霞高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