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花发沁园春.题黄氏印史代序》
《花发沁园春.题黄氏印史代序》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花发沁园春

北苑临书,南宫执笏,从古畸人癖事。

字亦雕龙,石堪绣蠹,不道先生兼此。

落笔惊看,有历落、嵚崎之致。

宛然见古貌如颠,不似人间衫履。记得当年此际。

将怪石投予,镌予名字。

珍重常携,离奇可拜,时命小鬟亲洗。聊写俚词。

题笺仍用猩红记。

知道先生应笑我,攫石袖中何意。

(0)
鉴赏

这首《花发沁园春》是明代诗人董以宁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书法与篆刻的艺术追求,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雅趣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开篇“北苑临书,南宫执笏”,以“北苑”和“南宫”象征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与官场生涯,通过“临书”和“执笏”描绘出文人墨客的日常活动,既展现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也暗示了他们在官场中的角色。接下来“从古畸人癖事”一句,点明了文人对独特嗜好的追求,这种癖好不仅仅是对书法的热爱,更是一种对个性自由的向往。

“字亦雕龙,石堪绣蠹”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精妙之处,将文字比作雕龙,石头则如同绣布上的蛀虫,形象地展示了文字在石头上的雕刻效果,以及篆刻艺术的细腻与深邃。接着“不道先生兼此”一句,转而提到作者不仅擅长书法,还精通篆刻,展现出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落笔惊看,有历落、嵚崎之致”描绘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神态与风格,用“历落”和“嵚崎”形容作品的独特与不凡,暗示了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独树一帜。

“宛然见古貌如颠,不似人间衫履”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作者作品中蕴含的古风与超脱世俗的气息,仿佛让人看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而非尘世间的平凡装扮。

“记得当年此际。将怪石投予,镌予名字”回忆了作者与朋友之间关于篆刻的趣事,通过“怪石”与“镌名”展现了篆刻艺术的魅力与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友谊的深厚。

“珍重常携,离奇可拜,时命小鬟亲洗”描述了作者对待篆刻作品的珍视与恭敬,即使在忙碌之时也不忘亲自清洗,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聊写俚词。题笺仍用猩红记”表明作者在创作时的随意与洒脱,即使是俚俗之词,也用猩红色的印记来装饰,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与个性化。

最后,“知道先生应笑我,攫石袖中何意”一句,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篆刻艺术的深深喜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古代文人雅趣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避客

报客频劳鹤,束书更住山。

从今松桂里,散发弄潺湲。

(0)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其四

境静山光合,门临钓石斜。

老翁抱瓮出,清晓来灌花。

(0)

夜坐

中庭露下湿征裾,独起苍茫伫望馀。

河汉夜深人语静,海门潮上月华初。

盛时去国愁难破,看剑烧灯气未疏。

三载相看隔南越,故山戎马久无书。

(0)

宜轩为吴孟端赋

兄弟古所爱,君家义仁行。

青春池草梦,白日棣华明。

颍上荀文若,吴中陆士衡。

诗书有家学,不负竹洲名。

(0)

梦游黄山吟

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

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

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

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

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

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

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

(0)

读高士传

钟鸣山阁静,晨起自栉头。

霜树被繁实,日出红欲流。

稚子裹糗粮,下涧汲寒湫。

焚香开卷帙,静坐法前修。

因看庞德公,鹿门真可求。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