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指冈峦路几重,杖藜扳到翠芙蓉。
地从海口横诸水,山自江心落半峰。
孤月出林惊玉兔,一星当阁对苍龙。
十年再举凭高眼,唫倚门前四五松。
南指冈峦路几重,杖藜扳到翠芙蓉。
地从海口横诸水,山自江心落半峰。
孤月出林惊玉兔,一星当阁对苍龙。
十年再举凭高眼,唫倚门前四五松。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游览甘露寺后归途中的景色,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首联“南指冈峦路几重,杖藜扳到翠芙蓉”,以“南指”点明方向,通过“几重”描绘出山路蜿蜒曲折,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趣味。接着,“杖藜扳到翠芙蓉”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行走的工具杖藜赋予了生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徒步登山的过程,同时也巧妙地将“翠芙蓉”这一意象引入,象征着山峰的青翠欲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颔联“地从海口横诸水,山自江心落半峰”,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地面至江面,再到山峰,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这里运用了空间层次的手法,将地、水、山三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颈联“孤月出林惊玉兔,一星当阁对苍龙”,则将时间推进到了夜晚,月亮和星星成为画面的主角。诗人巧妙地将“孤月”与“玉兔”、“一星”与“苍龙”相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还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孤月出林惊玉兔”描绘了月光下,森林中一只兔子被月光照亮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一星当阁对苍龙”则通过星辰与传说中的龙相对照,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
尾联“十年再举凭高眼,唫倚门前四五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通过“十年再举”这一时间跨度,暗示了诗人对再次登高远望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展望。最后,“唫倚门前四五松”一句,以静态的画面收束全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游览甘露寺后的归途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夷陵道中游客归,广陵驿前暮雨飞。
萧萧瑟瑟听不得,推篷一望魂魄迷。
征裘湿尽不复暖,雨脚如丝那能断。
囊空羞涩对客灯,老仆助我发长叹。
谁家箜篌伤客心,邻舟少女弹哀音。
天涯孤棹正寥落,闻此清泪沾衣襟。
东望故乡不可即,白云烟树深更深。
朔风吹雨作寒雪,千山万山树琼阙。
隔滩败苇声飕飕,中有嫠妇泣幽咽。
连日拥衾不能起,行人断绝炊烟灭。
老仆为我言,风雨无归期。
前村有新酿,何如典征衣。
我闻此言神色豫,舟子持衣出林去。
千村雪拥犬不鸣,典衣典衣竟何处。
张公罢令宣城时,一门皆龙人不知。
焦台唾手起宫殿,飞甍切空人不见。
青绡系鬣来乖鳞,隙地相借乃敢嗔。
空中夜夜斗且死,五更还家唤龙子。
驱霆激雹鏖正酣,玄黄血中毙之矢。
此时举家飞上天,至今庙食清颍边。
呀然五穴五云朵,一出已润淮西田。
虚堂神鬼昼阴悄,罗拜时来白须老。
远人长揖亦有求,愿得还家布帆好。
古云求孝作忠臣,必有割股庐墓人。
庸行不奇奇乃显,至性因此失其真。
性真独有胡孝子,肫诚一念在毛里。
三年苫块礼则然,终身孺慕常如此。
孝子自幼能通经,何难拾芥取紫青。
只为晨昏不忍隔,甘辞衿绂守门庭。
一朝风木嗟何及,怅望空闱傍幽宅。
犹恨泉壤不相随,空山夜夜闻呜泣。
礼虽有限哀无穷,子道谁云自此终。
忍把虚名动当世,转将深挚负苦衷。
吁嗟乎,愚妇痴儿安解事,轻生亏体无不至。
风俗日薄益好奇,误人还是名一字。
君不见,曾闵之孝重圣门,生事葬祭求其原。
朝廷自昔无旌奖,里巷当时泯间言。
从来忠孝愚人有,岩穴韬光自不朽。
谁似高风孝子胡,如此读书可无负。
《胡孝子诗》【清·刘绎】古云求孝作忠臣,必有割股庐墓人。庸行不奇奇乃显,至性因此失其真。性真独有胡孝子,肫诚一念在毛里。三年苫块礼则然,终身孺慕常如此。孝子自幼能通经,何难拾芥取紫青。只为晨昏不忍隔,甘辞衿绂守门庭。一朝风木嗟何及,怅望空闱傍幽宅。犹恨泉壤不相随,空山夜夜闻呜泣。礼虽有限哀无穷,子道谁云自此终。忍把虚名动当世,转将深挚负苦衷。吁嗟乎,愚妇痴儿安解事,轻生亏体无不至。风俗日薄益好奇,误人还是名一字。君不见,曾闵之孝重圣门,生事葬祭求其原。朝廷自昔无旌奖,里巷当时泯间言。从来忠孝愚人有,岩穴韬光自不朽。谁似高风孝子胡,如此读书可无负。
https://shici.929r.com/shici/1cy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