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清明时节江村的宁静景象。"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两句勾勒出季节背景和自然环境,其中“寒食”指的是清明节前后禁忌火食的习俗,而“风花”则是风中飘落的樱桃花瓣或其他春日轻盈之物,给人以生机与美感。"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氛围,“汀烟”指的是水边的薄雾,而“竹日”则是透过竹叶射下的阳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雅的意境。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表明农民们在这个节气都忙于耕作,村庄中只有孩子和老人留守,而邻里间并无纷争。最后两句"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孤独感受,似乎连动物都与自己的故土产生了隔阂,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淡雅的笔触,将寒食时节的宁静、自然景物以及乡村生活的平和气息,以及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
川原于越地,风物永和时。
花坞陶公筑,兰舟范叔移。
百年新缔搆,一代旧招提。
峻阁凭霄迥,雕阑倚石危。
尊罍倾北海,词赋溢南皮。
万壑当窗见,千岩向晚披。
拂云歌去缓,坐月酒行迟。
支遁情深切,刘伶死不辞。
人从花底散,路入梦中疑。
何日沧州兴,重来倒接䍦。
斋居守空素,悠然澹无心。
寂寂抱幽独,逍遥散清襟。
栖息绝嚣杂,潜迹乐园林。
弦琴时与奏,壶觞自重斟。
山云白渺渺,溪水碧沈沈。
瞩兹千载恨,顾景叹流阴。
太古日云薄,淳风邈难寻。
神交在所契,足以慰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