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
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
晚田虞不给,馀布易我粮。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徨。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
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
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
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
晚田虞不给,馀布易我粮。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徨。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
刺多泥复深,采采中怀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湖畔的日常景象与内心情感。首句“结室面东湖,风来湖水香”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氛围,湖水的香气随风飘散,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接着,“随意采菱舟,夤缘洲渚傍”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乘舟于湖上,随心所欲地探索湖边的洲渚,享受自然的乐趣。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后文的劳作形成鲜明对比。
“香静月色吐,清辉照中堂”描绘了夜晚月光洒落的情景,月色如水,清辉照亮了室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澹澹萤火流,泠泠竹露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萤火虫在水面轻轻游动,竹林中的露珠闪烁,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络纬抱花啼,啼声亦何长”通过昆虫的叫声,增添了夜晚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络纬的啼声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邻女弄秋梭,竟夕灯火张”描绘了邻家女子在夜晚纺线的场景,灯火通明,忙碌而有序,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另一面。这一场景与前文的自然风光形成对比,凸显了劳动的辛勤劳作。
“晚田虞不给,馀布易我粮”揭示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与担忧,晚收的田地可能无法满足粮食的需求,剩余的布料可以用来换取粮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聊以赡儿女,非为成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理解,虽然生活艰苦,但仍尽力满足子女的基本需求,而非追求华丽的衣物。这种朴实无华的价值观,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感此劳者情,终夜为徬徨”是诗人对劳作者的深切同情,面对生活的艰辛,他感到忧虑与不安,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湖波岂不艳,菱叶亦以芳”最后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思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湖水的美丽与菱叶的芳香,既是自然界的馈赠,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这份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劳作以及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