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天泼墨浸松根,乔木群吟里寺门。
静剔琉璃当白昼,诗和梵呗送黄昏。
三年爆竹天涯过,此夕闻钟夜半飧。
清福支公能惠我,独惭寄食累先魂。
遥天泼墨浸松根,乔木群吟里寺门。
静剔琉璃当白昼,诗和梵呗送黄昏。
三年爆竹天涯过,此夕闻钟夜半飧。
清福支公能惠我,独惭寄食累先魂。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宁静与祥和。首联“遥天泼墨浸松根,乔木群吟里寺门”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天空如墨般深邃,与松树根部相映成趣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寺庙的宁静氛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颔联“静剔琉璃当白昼,诗和梵呗送黄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白天时分,诗人静静地剔除琉璃,夜晚则有诗与梵呗相伴,将时间的流转与内心的平静完美融合。
颈联“三年爆竹天涯过,此夕闻钟夜半飧”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对当前时刻的珍惜。三年间,爆竹声声,岁月匆匆,而今夜,钟声响起,诗人独自享用夜半餐食,这份孤独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尾联“清福支公能惠我,独惭寄食累先魂”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支公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现状的自省。他认为支公能够享受到清净的福报,而自己却因生活所迫而成为寄食者,这让他感到愧疚,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除夕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时间、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烦暑盈天地,入林应不知。
解衣凉气住,呼茗翠香吹。
禽识花开候,龙归雨过时。
云霞静长恋,草木茜交枝。
板动饭将午,钟生梵尚迟。
僧规本清肃,器钵具威仪。
龙象听仙呗,鸡幡映耨池。
祥光藏舍利,绀碧涌琉璃。
巨翅翔金鸟,高檐宿吻鸱。
布金闻长者,施法想弘慈。
觉路看重辟,榛途幸再披。
尘缘应寂寞,作观且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