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林始觉谐山性,出世幽怀悔已迟。
岁月易过人易老,忙忙何处是归期。
入林始觉谐山性,出世幽怀悔已迟。
岁月易过人易老,忙忙何处是归期。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入林始觉谐山性”,诗人踏入幽静的森林,仿佛与山林融为一体,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直观感受,也暗含着诗人寻求心灵寄托与和谐的愿望。次句“出世幽怀悔已迟”,在离开森林时,诗人回想起内心的隐秘情感,意识到自己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来得太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自责。
接着,“岁月易过人易老”一句,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之快以及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有限的生命。最后,“忙忙何处是归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和归宿,面对生活的忙碌与奔波,不禁思考真正的“归期”在哪里,是否能找到心灵的安放之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短暂与价值、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归属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
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
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
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
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