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大秦寺》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大秦寺》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大秦遥可说,高处见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

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

(0)
翻译
大秦国遥遥可见,站在高处能望见秦川大地。
山谷深处草木茂盛,傍晚时分牛羊归返田间。
平坦的山峦适宜种植小麦,僧人鲁钝无需苦修禅定。
向北远眺长安城,那高耸的城墙犹如淡淡的烟雾。
注释
大秦:古代对西方强国秦国的称呼。
高处:指地势较高的地方。
秦川:泛指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区。
深谷:深深的山谷。
牛羊:代指田园生活。
晚田:傍晚时分的农田。
山平:地势平坦。
麦:小麦。
僧鲁:形容僧人质朴无华。
禅:佛教中的静思或修行。
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长安(今西安)。
高城:高大的城墙。
似烟:形容城墙在远方看去像轻烟般朦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大秦寺》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描绘大秦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秦地的风貌。"大秦遥可说,高处见秦川",开篇即给人以辽阔之感,暗示了寺庙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远眺秦川大地。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这两句描绘了山谷间的宁静与田园生活的闲适,深谷中草木茂盛,傍晚时分牛羊归栏,展现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山平堪种麦,僧鲁不求禅",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农耕生活和寺庙僧侣的生活状态,平坦的山地适宜种植麦子,而僧人则不追求繁琐的禅修,显得质朴而自在。

最后两句"北望长安市,高城远似烟",诗人抬头北望繁华的都城长安,但长安城在远方如轻烟般朦胧,流露出对都市生活的想象和对宁静乡村生活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大秦寺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秦川大地的赞美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好在登高屐,东西类此身。

游频齿几折,用久蜡还新。

晚步怜今日,幽寻忆古人。

莫随珠履客,且伴白纶巾。

(0)

送彭景行寺丞侍养得请归荆南别业

上年慈母怀乡泪,愁杀啼鹃耳畔飞。

归计任荒扬子宅,喜情自入老莱衣。

秣陵五马开樽待,荆渚双鱼荐馔肥。

能为圣朝全孝理,贤声行色两光辉。

(0)

经春久雨未尝寻芳舟次黎驿始见桃李红白成阵爱而有题

春风不散三冬雪,暖日犹明五月霞。

病眼漫开常见雨,客颜新破始逢花。

故园何在情还剧,旧驿空存使转赊。

白白朱朱今颇验,退之诗句亦天葩。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春阴席上

未消残雪在墙阴,昼景昏昏似日沈。

土冻转愁花信远,天寒唯仗酒分深。

笑谈四座相欢色,富贵三朝不动心。

诗句一传人竞写,也应潜购到鸡林。

(0)

依韵和答陈公度五邑季点道中见寄之什

幕府清郎安在哉,方冬行县冒尘埃。

寂寥坐客思车乐,点检诗朋欠鼎来。

按吏最谁官簿整,教民几处战旗开。

未应输我论文饮,赢得新诗满箧回。

(0)

依韵和赵晦夫书记将替写怀

芙蓉幕里住三年,鹦鹉才高动四筵。

风月漫劳吟杜曲,文章自好纪燕然。

朋簪会合愁分手,官簿纵横待息肩。

直道先难终易偶,近闻知已荐书全。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