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阁已玉峰半,塔犹峰顶欲登惮。
适百里者半九十,方知此语真无间。
一时骋目托遥思,扶栏拾级何然疑。
肩舆坐看挥汗者,彼人子也劳奚为。
心远阁已玉峰半,塔犹峰顶欲登惮。
适百里者半九十,方知此语真无间。
一时骋目托遥思,扶栏拾级何然疑。
肩舆坐看挥汗者,彼人子也劳奚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玉峰塔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首句“心远阁已玉峰半”,以“心远”二字开篇,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已经超越了眼前的景物,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远距离。接着“阁已玉峰半”则具体描绘了阁楼的位置,位于玉峰山的一半高度之上,营造出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塔犹峰顶欲登惮”一句,将塔与峰顶相比较,表达了对攀登之艰难的感慨。这里的“欲登惮”不仅指出了登山的不易,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上种种困难的隐喻。
“适百里者半九十”引用了《孟子》中的名言,强调了最后阶段往往是最艰难的,以此来表达对当前处境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方知此语真无间”则是对前一句的呼应,表明作者通过亲身经历,真正体会到了这句古语的深意。
“一时骋目托遥思,扶栏拾级何然疑”描绘了作者在登山时的思绪与行动。他一面眺望远方,一面思考着什么,同时又对即将攀登的台阶产生了疑惑,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人在面对挑战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肩舆坐看挥汗者,彼人子也劳奚为”则是对登山者的观察与反思。作者坐在轿中,看着那些挥汗如雨的登山者,不禁思考他们为何如此劳苦。这句话既是对他人行为的疑问,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问东风何事,断送残红,便拚归去。
牢落征途,笑行人羁旅。
一曲阳关,断云残霭,做渭城朝雨。
欲寄离愁,绿阴千啭,黄鹂空语。
遥想湖边,浪摇空翠,弦管风高,乱花飞絮。
曲水流觞,有山公行处。
翠袖朱阑,故人应也,弄画船烟浦。
会写相思,尊前为我,重翻新句。
天台雁荡车接轸,青田又促半潮近。
冠岩带壑无俗情,秋干春荑竞时尽。
老穷望绝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
更抽奇笔向云射,破的叠中千鴐鹅。
古今文人不多出,元祐惟四建安七。
性与天道亦得闻,伊洛寻源未为失。
阆风招手游太玄,麻头制尾中兴年。
黄金铸印肯轻佩,定把尧舜陈王前。
我家罄悬仰见斗,簸君红旗魑魅走。
密房焰短夜苦长,雪高冰深去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