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竹林的清新景象,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西斋半日雨浪浪”,开篇即以“雨浪浪”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雨滴在空中跳跃,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接着,“西斋”二字点明了地点,暗示了诗人身处其中,静观雨景的情境。
次句“雨过新梢出短墙”,雨停之后,新长的竹梢从矮墙后探出头来,既表现了雨后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这里通过“新梢”与“短墙”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和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突破与成长。
第三句“尘土不飞人迹断”,雨后的大地被洗净,尘土不再飞扬,人行的痕迹也消失无踪,营造出一种清静、纯净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后一句“碧阴添得晚窗凉”,随着夜幕降临,竹林的浓荫为晚窗增添了凉意。这里的“碧阴”不仅指竹林的绿荫,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凉。整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雨后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平和。
去国无庸似叶轻,丈夫胡忍此收名。
迟迟自罄臣心力,恋恋犹贪主圣明。
正尔钓丝江上去,依然羽扇箧中情。
平生讵作求田学,要与君王佐治平。
减却濠沟厚却城,散如丝忽聚如京。
夜兼风势千江立,晓借林花万象荣。
恃我柴门高卧稳,敌君竹阁醉吟清。
长歌慷慨摇冰柱,至乐衔心未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