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竹寄履仁·其一》
《题竹寄履仁·其一》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竹林的清新景象,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西斋半日雨浪浪”,开篇即以“雨浪浪”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雨滴在空中跳跃,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接着,“西斋”二字点明了地点,暗示了诗人身处其中,静观雨景的情境。

次句“雨过新梢出短墙”,雨停之后,新长的竹梢从矮墙后探出头来,既表现了雨后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这里通过“新梢”与“短墙”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和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突破与成长。

第三句“尘土不飞人迹断”,雨后的大地被洗净,尘土不再飞扬,人行的痕迹也消失无踪,营造出一种清静、纯净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后一句“碧阴添得晚窗凉”,随着夜幕降临,竹林的浓荫为晚窗增添了凉意。这里的“碧阴”不仅指竹林的绿荫,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凉。整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雨后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平和。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送右史纳官还乡

去国无庸似叶轻,丈夫胡忍此收名。

迟迟自罄臣心力,恋恋犹贪主圣明。

正尔钓丝江上去,依然羽扇箧中情。

平生讵作求田学,要与君王佐治平。

(0)

叔父生日·其三

一年生日最佳时,三老团栾总秀眉。

北榭空明新眼界,东床消息称心期。

竹林风景长宜酒,椒颂年华剩索诗。

试拂两弦听细摘,曲中元是閟宫词。

(0)

进和御制闻喜宴诗

璧辉河綵绚宸章,鼎饪需云盛国光。

自昔祖宗崇礼遇,至今英俊入言扬。

明良旧咏回千古,槁饫新书侈万方。

神禹克艰心未已,更思忠节赞时康。

(0)

江陵送赵知县二首·其二

别离底处最堪怜,君上吴船我蜀船。

从此相思真万里,重来何止又三年。

司州刺史髭如戟,国子先生瘦似椽。

二子有情须问讯,为言重九向西川。

(0)

次韵潘都干水晶菊二首·其二

莫遣秋霞到晚园,怕将铅脸照成丹。

落英但可和冰嚼,□色惟宜带月看。

清似雪霜仍耐久,老于篱落不言寒。

一枝合是闲人插,四海知侬鬓已潘。

(0)

次韵和胡仲方正月二十五日雪

减却濠沟厚却城,散如丝忽聚如京。

夜兼风势千江立,晓借林花万象荣。

恃我柴门高卧稳,敌君竹阁醉吟清。

长歌慷慨摇冰柱,至乐衔心未易名。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