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风急卷轻烟,落日光寒雪霁天。
老树槎丫垂木稼,童山层叠接梯田。
神祠旧识曾三宿,客路重经又五年。
差喜宵来无候吏,间搜坏壁录诗篇。
平原风急卷轻烟,落日光寒雪霁天。
老树槎丫垂木稼,童山层叠接梯田。
神祠旧识曾三宿,客路重经又五年。
差喜宵来无候吏,间搜坏壁录诗篇。
这首诗描绘了平原上一幅宁静而富有乡村特色的画面。首句“平原风急卷轻烟”,通过“风急”和“轻烟”展现了冬季平原上的辽阔与寒冷,风力强劲,将轻烟吹散,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意境。次句“落日光寒雪霁天”则描绘了傍晚时分,雪后初晴的景象,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带着一丝冷意,显得格外明亮。
第三句“老树槎丫垂木稼”,诗人以老树的形象,刻画出岁月的痕迹,枝干交错,仿佛承载着农耕的记忆,而“垂木稼”则暗示了农事的繁忙和丰收的期待。第四句“童山层叠接梯田”,进一步描绘了山峦起伏的田园风光,梯田错落有致,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土地的热爱。
第五、六句“神祠旧识曾三宿,客路重经又五年”,诗人回忆起过去曾在神祠停留的经历,五年后再访,时空流转,感慨万分。最后一句“差喜宵来无候吏,间搜坏壁录诗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夜晚无人打扰,得以在破败的墙壁上寻找并记录诗歌的欣喜,流露出他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句容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展现出清代文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
密云弥四极,纷纷乱空华。
斯须失千嶂,僵木忽以芽。
眼中万株春,璀璨通岩涯。
迨此凡艳熄,坤舆净无瑕。
苍根移远梅,不惮涧谷遐。
含冰伴幽独,思虑无由邪。
宝树发银界,无脩證三耶。
皎皎天宇外,何劳凌绛霞。
琅玕一纸传青桐,西湖默存清梦中。
遥知湖上发新倡,凡马一洗烟云空。
翰林文章旧惊世,聊试三辅分符铜。
玉槃无声转清夜,水天交贯冰朣胧。
况闻许下足名士,啸咏鼓舞冯夷宫。
担簦独欠此狂客,憔悴企踵临西风。
朝来珠璧入怀袖,坐想星宿罗心胸。
自怜华发乌帽底,俯仰正惭张长公。
何当从公万物表,妙契不待将无同。
展书三复更太息,但见缺月穿疏栊。
华藏万竿玉,何殊辟疆园。
城中最佳处,时复过高轩。
危亭望北郭,依依远人村。
露叶有佳色,桃蹊亦无言。
累累古藤阴,附石如菖荪。
下有小衡霍,巑岏列儿孙。
方池是鱼乐,水作千里浑。
座满北海客,文追谪仙论。
襟期樗散郑,目系忘言温。
斯须接棋战,坚壁如辕门。
不有覆舟虑,宁为注金昏。
越医死更起,齐霸亡为存。
日入万籁息,羁禽趣林奔。
林间屹层台,此岂萧公墩。
徜徉步松月,香露时披纷。
胡床兴不浅,点缀无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