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气接平旦,微凉生太虚。
庭槐秋影动,檐月晓光馀。
执热宁无间,探汤固有初。
斯须衔烛转,汗渍羽陵书。
夜气接平旦,微凉生太虚。
庭槐秋影动,檐月晓光馀。
执热宁无间,探汤固有初。
斯须衔烛转,汗渍羽陵书。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晨的宁静与凉爽,以及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夜晚到黎明的过渡时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凉意,仿佛是从天空中降临的微风。庭院中的槐树在秋日的光影下摇曳生姿,月光洒在屋檐上,留下一抹余晖。诗人接着描述了炎热与寒冷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如何适应并寻找舒适。最后,诗中提到在短暂的时光里,光线的变化如同手持蜡烛般迅速,而汗水则可能浸透了书籍,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现象对生活的影响。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敏感观察和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思考。
蔼蔼水中村,洒洒屋上竹。
廛居远山市,屣脱去尘俗。
朝看碧山爽,夕泛晴波绿。
江湖有襟带,冠屦无拘束。
昔闻东吴老,本出南州族。
封非渭川户,乞岂鉴湖曲。
溪山旧业在,图史清风续。
华跻历台省,雅尚在林谷。
梦寐三十年,此村还此屋。
宦途复倾盖,佳画时秉烛。
指点入丹青,依稀过江麓。
感今复怀旧,岁月如转毂。
倘遂江南游,邻哉我当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