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
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
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
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
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
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
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
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
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
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
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
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困顿、精神颠狂的士人形象,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与世隔绝、心境萧索的情状。诗中“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立意深刻,直接点出了主角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地位的落差。接着,“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表现了他遭受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双重打击,孤立无援。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则透露了他的生活窘迫,无固定的居所和食物。这些生存困境与士人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其内心的落寞感。诗人通过“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一句,表达了士人对于过去荣耀的放弃和现实中的逃避心理。
在后面的几句中,“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情怀。而“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士人通过与客人的交谈和寻找僧侣下棋来慰藉自己。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是对生活艰辛的一种强烈写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面貌。最后,“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精神上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日常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内心世界丰富而又孤独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搜奇适异兴何全,雅句分明敌惠连。
丹桂平窥君有分,红尘闲去我无缘。
陶情岳雪时同望,解睡山茶夜共煎。
静语前涂俱有意,谢公红药远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