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景逾清,行吟到小亭。
梨花带明月,银汉淡疏星。
渡水渔歌远,巡山鬼火青。
此时尘虑息,豁若醉初醒。
夜久景逾清,行吟到小亭。
梨花带明月,银汉淡疏星。
渡水渔歌远,巡山鬼火青。
此时尘虑息,豁若醉初醒。
此诗《清夜》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夜晚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下梨花与明月交相辉映的美景,以及远处渡水渔歌与近处山间鬼火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首句“夜久景逾清”点明时间已至深夜,景色却愈发清晰,为全诗定下了清冷而深远的基调。接着,“行吟到小亭”一句,诗人似乎在夜色中漫步,直至来到一处小亭,这一行为增添了诗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梨花带明月,银汉淡疏星”两句,将梨花与明月、银河与疏星并置,形成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洁白,与银白色的银河和稀疏的星星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渡水渔歌远,巡山鬼火青”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远处传来渔歌的回响,与近处山间飘忽的鬼火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之感。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此时尘虑息,豁若醉初醒”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中的心灵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的烦恼与忧虑仿佛都消失了,诗人仿佛从醉酒中初醒,获得了心灵的解放与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邻寺霜钟,故城烟柳,旷如家住江村。
半溪黄叶,老树自知门。
胥宇还来旧燕,花落后为补巢痕。
閒情有,白鸥留客,呼取隔篱尊。
楼台,谁是主,梦中槐蚁,总付秋魂。
算扁舟身世,犹繫吴根。
向晚青山更好,人外想,林屋风存。
生涯托,幽居水竹,渔钓长儿孙。
断肠直,春梦池塘自碧。
吴笺恨零落旧题,别后湖山总无色。凄凉恋去国。
同识蜉蝣过客。
低徊处,春树暮云,江鲤沈沈素书尺。南游共萍迹。
记载雪连桡,吟月移席。一官直等嗟来食。
愁万里蓬转,十年匏繫,长安漂泊似传驿。
但魂绕关北。哀恻。岁时积。
叹蜀锦江空,秦镜尘寂,瑶华玉匣伤心极。
怕腹痛回轸,感音邻笛。招魂何处,泪万点、当酒滴。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
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
两坊岐薛宁与申,凭陵内厩多清新。
肉騣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骊山射猎包原隰,御前急诏穿围入。
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从天回。
五家锦绣变山谷,百里舄珥遗纤埃。
青骡蜀栈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
苜蓿连天鸟自飞,五陵佳气春萧瑟。
曾骑黄鹤下青山,又憩长春候紫关。
潋水月明花窅窅,武功云散草斑斑。
偶携竹杖寻仙去,閒看蒲衣采药还。
翠壁丹书如可访,石门铁锁定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