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水中村,洒洒屋上竹。
廛居远山市,屣脱去尘俗。
朝看碧山爽,夕泛晴波绿。
江湖有襟带,冠屦无拘束。
昔闻东吴老,本出南州族。
封非渭川户,乞岂鉴湖曲。
溪山旧业在,图史清风续。
华跻历台省,雅尚在林谷。
梦寐三十年,此村还此屋。
宦途复倾盖,佳画时秉烛。
指点入丹青,依稀过江麓。
感今复怀旧,岁月如转毂。
倘遂江南游,邻哉我当卜。
蔼蔼水中村,洒洒屋上竹。
廛居远山市,屣脱去尘俗。
朝看碧山爽,夕泛晴波绿。
江湖有襟带,冠屦无拘束。
昔闻东吴老,本出南州族。
封非渭川户,乞岂鉴湖曲。
溪山旧业在,图史清风续。
华跻历台省,雅尚在林谷。
梦寐三十年,此村还此屋。
宦途复倾盖,佳画时秉烛。
指点入丹青,依稀过江麓。
感今复怀旧,岁月如转毂。
倘遂江南游,邻哉我当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边村落的宁静与竹屋的洒脱,远离尘嚣,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早晨,碧山清爽,傍晚,晴波泛绿,自然之美尽收眼底。江湖之水如同衣带,赋予了这里独特的襟怀,而人们的生活则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诗中提到的“东吴老”和“南州族”,以及“渭川户”、“鉴湖曲”,都是对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忆,强调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旧业仍在溪山之间,图史之中,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诗人的仕途虽多变,但内心始终向往着自然与宁静的生活,这与他对于林谷的雅尚相呼应。
“梦寐三十年,此村还此屋”,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长久憧憬与最终实现。在宦途中的短暂相聚,通过佳画的交流,加深了情感的联系。最后,“感今复怀旧,岁月如转毂”,既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感慨,时间如车轮般快速转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其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阮巷久芜沈,四弦有遗音。
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
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
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
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
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