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嵩岳闻笙》
《嵩岳闻笙》全文
唐 / 刘希夷   形式: 古风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0)
翻译
月亮从嵩山之东升起,月光皎洁,山色更显空旷。
山中隐士喜爱这宁静的景色,披散头发,任由秋风吹拂。
风停歇后,夜晚格外清寂,只有虫鸣声在寂静中回荡。
虽然仙人不可得见,但似乎能听到他们在月下吹奏笙箫。
那吹奏者红唇吸取天地灵气,玉指调出天籁之音。
这天籁之音是什么曲子呢?仿佛是三山的鸾鸟和仙鹤的情感。
过去我陷入尘世纷扰,希望能听到这样的曲子洗涤心灵。
如今我躺在这嵩山之中,能聆听这幽深的乐音,真是幸运。
神仙般的音乐正是我所追求的,这笙歌铭记着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又充满仙气的夜晚景象。开篇“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两句,通过月亮与山峦的对比,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寂静空灵的氛围。"山人爱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之美的喜爱,而"散发卧秋风"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放松身心,与自然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进一步描绘了夜的寂静与生机,连细小的草间虫鸣声也显得格外清晰。紧接着,“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则引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有仙人在月光下奏起了悠扬的笙声。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两句,通过对仙人的细腻描写,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好。"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仙乐的向往与赞叹,它如同远古传说中三座仙山之巅,鸾鸟鹤鹤栖息之地,流淌着永恒的情感。

最后,“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两句,诗人表达了过去沉迷于红尘,今夜得以聆听仙乐的喜悦之情。而“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则是对这份超然物外的体验与感悟的一种肯定,仿佛诗人已经与自然和谐为一,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对仙乐的向往,以及对尘世与仙界交融之美好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热爱。

作者介绍
刘希夷

刘希夷
朝代:唐   字:延之(一作庭芝)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生辰:约651年-约680年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猜你喜欢

次韵李士衡失解送公衍赴调二首

世事从来亦偶然,何妨浊酒且中贤。
诸天入定凭谁问,五色迷人自古傅。
谢客堂中劳梦草,谪仙市上且开船。
飞鸣款作三年计,好在秋花晚更新。

(0)

次韵连通州祷雨弥勒像二绝句

欲呼弥勒下天宫,云叶森森意已浓。
尘世为霖消底物,葛陂龙是向来筇。

(0)

次韵杨佥判潜室中竹枝

懶龙入户养慷枝,罢听风雨却听诗。
头角不争云雨会,精神如辅雪霜欺。
莫教画手流傅去,生怕时人取次和。
此腹可怜终不负,琅玕朝暮为君披。

(0)

次韵叶教授小院室中瓶梅二首

暖冰融雪浸疏梅,养住春风细细开。
相赏阿咸清到骨,风流元自竹林来。

(0)

崔成州将赴官招客剧饮次袁主管韵

段家池馆已灰烟,更说江家六百年。
但有小桥通绿水,不妨高阁看青天。
钟山月到东城有,淮口潮来上闸边。
两行红旗射西日,明朝汉使点楼船。

(0)

代任阆州和人重午二首

游龙蹴浪锦江高,节物惊人感二毛。
京洛承平真富贵,江湖风物欢萧骚。
荃芜有恨流千古,驽骥当年共一槽。
圣处相期君不肯,自煎明焰泣流膏。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