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
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又充满仙气的夜晚景象。开篇“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两句,通过月亮与山峦的对比,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寂静空灵的氛围。"山人爱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之美的喜爱,而"散发卧秋风"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放松身心,与自然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进一步描绘了夜的寂静与生机,连细小的草间虫鸣声也显得格外清晰。紧接着,“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则引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有仙人在月光下奏起了悠扬的笙声。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两句,通过对仙人的细腻描写,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好。"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仙乐的向往与赞叹,它如同远古传说中三座仙山之巅,鸾鸟鹤鹤栖息之地,流淌着永恒的情感。
最后,“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 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两句,诗人表达了过去沉迷于红尘,今夜得以聆听仙乐的喜悦之情。而“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则是对这份超然物外的体验与感悟的一种肯定,仿佛诗人已经与自然和谐为一,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对仙乐的向往,以及对尘世与仙界交融之美好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