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六十四首·其十三》
《绝句六十四首·其十三》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崙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0)
注释
坎电:电光。
烹轰:烹煮轰鸣。
金水:金色的水。
昆崙: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
阴与阳: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概念。
若还:如果能够。
和合:融合。
了:完成。
丹:炼丹,道教术语,指通过炼制得到的长生不老药。
熟:成熟。
遍身香:全身充满香气。
翻译
电光在金色的水中闪烁,如同烹煮中的轰鸣
火焰从昆仑山升起,象征着阴阳两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张伯端创作的《绝句六十四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道家修炼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隐喻内丹修炼的过程。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崙阴与阳。" 这两句诗借用了五行学说中的元素相生相克之理,"坎"代表水,"电"象征雷鸣,"烹"则是煮的意思,暗示着水能化解金属之意,显示出万物相互作用、转化的哲思。"火发昆崙阴与阳"中的"昆崙"是指远古神话中西方的神山,也象征着太阳和火焰,"阴与阳"则暗示了宇宙间阴阳对立统一之理。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在修炼过程中,通过内外兼修,将身心调和至极致,达到内丹成熟的境界,从而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二物"可能指的是阴阳、真假等对立统一的元素,而"自然丹熟遍身香"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修炼成功后的美好状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出作者对于道家哲学和内丹修炼理念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柳梢青

苦海渺茫流荡。似阔远、北溟洪浪。

汨没群生,类鱼游戏,往来趋向。漂沦逐队情畅。

几个化鹏形状。一去天池,垂云腾翥,顿超无上。

(0)

风入松

乾坤两卦上天梯。分柔健高低。

六关爻变推天道,斡璇玑、日月东西。

妙采精华成液,通神息,饮刀圭。溶溶金水泛曹溪。

得九转功齐。变成丹体香风袅,木童喜、寿域长跻。

显出元初气艳,廓胸襟,吐虹霓。

(0)

苏幕遮.请丹阳法体往西关

叹乖夫,违正道。巧使机谋,谗佞奸邪狡。

败坏宗风无处告。破镜鸱鸢,和我难分晓。

到如今召集,谁敢保。密里藏砒,反辱全真教。

东海西秦皆被恼。曹贾莱为,须有天神报。

(0)

行香子.劝修炼三首

识三田,通八脉。九转光明,一点无尘隔。

放荡真慈通杳默。灵芽搬载青黄白。

透昆宫,仙桂宅。迸出神珠,空外呈红赫。

奉劝尘寰寄宿客。早早收心,了取真功德。

(0)

武陵春.寄七河镇陈都统

美誉深仁兼孝行,远近尽谈扬。为寄新词细审详。

早早悟黄粱。一朵心花初绽处,袅袅吐清香。

风散馀芳入道场。廓尔露祯祥。

(0)

好离乡.本名南乡子警世

人本是神仙。只为当初纵马猿。

换骨更形无定止,连绵。致使尘情种种牵。

若解固根原。玉鼎金炉聚汞铅。

锻炼三千功行满,还元。复返蓬瀛绝变迁。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