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中秋待月高楼上,浮云妒明逞顽黑。

姮娥积贮一岁光,欲放天下不可得。

今夕实系天下望,未必举世罹遮塞。

欢明戚暗一时偏,人不咎天云所职。

吾问云兮尔无心,胡为动与人相贼。

岁旱不能含雨来,翻于此夜浓如墨。

吾欲独仗倚天剑,上决重阴走奸慝。

空中夺出黄金盘,万宇澄然同一色。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甲午中秋夜不见月》,是宋代诗人韩琦所作。诗中以中秋佳节待月于高楼之上,却因浮云遮蔽而未能见到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首句“中秋待月高楼上”,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中秋之夜,诗人独自站立于高楼之上,期待着明月的出现。接着,“浮云妒明逞顽黑”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浮云人格化,赋予其嫉妒之心,描绘出浮云遮挡明月的情景,形象生动。

“姮娥积贮一岁光,欲放天下不可得”两句,借嫦娥之典故,表达了月亮一年中积蓄的光芒,却难以在人间完全释放的愿望,暗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某种隔阂或限制。

“今夕实系天下望,未必举世罹遮塞”则转向对社会的反思,指出今晚的月圆之夜,承载着天下人的期望,但未必能避免整个世界的遮蔽与困扰,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欢明戚暗一时偏,人不咎天云所职”两句,通过对比光明与黑暗的瞬间偏斜,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社会不公的无奈与宽容。

“吾问云兮尔无心,胡为动与人相贼”一句,诗人直接向云发问,责问云为何要与人为敌,破坏美好的月夜,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

“岁旱不能含雨来,翻于此夜浓如墨”描述了干旱季节无法带来雨水,却在中秋之夜变得浓厚如墨,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吾欲独仗倚天剑,上决重阴走奸慝。空中夺出黄金盘,万宇澄然同一色”表达了诗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斩断黑暗,恢复光明的决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希望能在天空中夺回象征光明的“黄金盘”,使整个世界呈现出统一的光明色彩,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正义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光明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次韵陈汤卿·其二

野径渔樵共,霜寒江上村。

乱山横紫翠,孤笛送黄昏。

满壁题诗暗,连墙贳酒浑。

往来今已熟,稚子又应门。

(0)

用程兄韵奉诸公题跋还人

老砚生苔尔许时,谁怜官事落儿痴。

江湖十载春无据,天地一舟归有期。

客有相从蜗壳语,诗来云受鹤山知。

皮毛剥落惟真实,那用诸公绝妙辞。

(0)

太庙斋宿

正尔梅蒸苦翳霾,翛然清庙得心斋。

云连魏阙天尤近,树暗吴山雨亦佳。

黄道正中垂日月,赤囊犹遽接江淮。

思皇列考神灵在,傥许孤臣借玉阶。

(0)

道中即事·其四

梅已飘零尚典刑,断魂篱落野烟青。

灵均憔悴乃知此,到老可人宁独醒。

(0)

道中即事·其六

冲雨冲风莫管渠,晨炊蓐食便巾车。

能无几日到茅舍,睡到日高相折除。

(0)

次韵方教采芹亭·其四

终日看山自一奇,寒溪更与月相宜。

采芹人去夜岑寂,政是先生得意时。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