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
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
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
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
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
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
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
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永宁寺中木末亭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寺庙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开篇即以“香刹”和“禅亭”点明地点,同时运用“侵”和“结”字,生动地描绘出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象。接着,“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通过“悬”和“影”字,展现了宝塔与金门的庄严与神秘,同时“鳷鹊”这一意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祇树”是佛教语,此处指寺庙,诗人用“云覆”和“雨飞”来形容寺庙被云雾环绕,鲜花随雨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进一步描绘了树木的茂盛,绿色覆盖了整个视野,红色的花朵则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将秋天的宁静引入画面;“镫传夜梵归”则描绘了夜晚寺庙中的诵经声,随着灯火的光芒,仿佛将人们的心灵带入了宁静的境界。
最后,“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寺庙内外的景象,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空灵,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追求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永宁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昊天张火盖,挥汗作雨流。
中途热如炙,曾子招我游。
逍遥适虚郭,且以驾方舟。
方舟何容与,神仙相与俦。
携手上蓬莱,蒸暑变清秋。
春辉荣萱草,明瑟交荆柯。
瞻彼仁智居,未若山林多。
文章即经济,廊庙亦岩阿。
俯仰在曾酒,结欢到烟萝。
怀此醉饱德,发我下里歌。
有鸟思万里,铩羽返故林。
故林堪幽栖,哀鸣非素心。
有鱼随风雷,点额返故池。
故池堪潜伏,变化会有时。
飞鸟与鱼言,不畏图南迟。
但畏榆枋间,腾笑难为辞。
池鱼听垂头,涸辙非今始。
荣枯岂自由,苟得安足齿。
君在蓬蒿生,何如金丸死。
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