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宁寺登木末亭》
《永宁寺登木末亭》全文
明 / 皇甫汸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

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

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

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永宁寺中木末亭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寺庙的环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香刹侵丹汉,禅亭结翠微。”开篇即以“香刹”和“禅亭”点明地点,同时运用“侵”和“结”字,生动地描绘出寺庙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象。接着,“芙蓉悬宝塔,鳷鹊影金扉。”通过“悬”和“影”字,展现了宝塔与金门的庄严与神秘,同时“鳷鹊”这一意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祇树千云覆,灵花万雨飞。”“祇树”是佛教语,此处指寺庙,诗人用“云覆”和“雨飞”来形容寺庙被云雾环绕,鲜花随雨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绿深全隐驭,红密半遮衣。”进一步描绘了树木的茂盛,绿色覆盖了整个视野,红色的花朵则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

“籁引秋声入,镫传夜梵归。”“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将秋天的宁静引入画面;“镫传夜梵归”则描绘了夜晚寺庙中的诵经声,随着灯火的光芒,仿佛将人们的心灵带入了宁静的境界。

最后,“凭高览虚寂,真乘在芳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寺庙内外的景象,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空灵,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追求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永宁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宁静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作者介绍
皇甫汸

皇甫汸
朝代:明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猜你喜欢

石壁精舍

高覆松阴复竹阴,窝藏宝刹绝尘侵。

千寻峭壁俯湖险,一径寒云郁舍深。

行脚僧忘参上乘,欢颜佛是旧知音。

重游先与山灵约,容我山巅一鼓琴。

(0)

访曾君静于明瑟山庄,读杨赵两先生诗。明日,君静同令史圣与招饮虚郭园,极宾主之乐,为赋小诗简谢

昊天张火盖,挥汗作雨流。

中途热如炙,曾子招我游。

逍遥适虚郭,且以驾方舟。

方舟何容与,神仙相与俦。

携手上蓬莱,蒸暑变清秋。

春辉荣萱草,明瑟交荆柯。

瞻彼仁智居,未若山林多。

文章即经济,廊庙亦岩阿。

俯仰在曾酒,结欢到烟萝。

怀此醉饱德,发我下里歌。

(0)

古诗

有鸟思万里,铩羽返故林。

故林堪幽栖,哀鸣非素心。

有鱼随风雷,点额返故池。

故池堪潜伏,变化会有时。

飞鸟与鱼言,不畏图南迟。

但畏榆枋间,腾笑难为辞。

池鱼听垂头,涸辙非今始。

荣枯岂自由,苟得安足齿。

君在蓬蒿生,何如金丸死。

(0)

归途

两宿高斋意倍清,归来丘壑有馀情。

山添苍翠云新雨,水映空青日乍晴。

贾竖居奇高物价,老农叱犊课儿耕。

无端又得雷声隐,当挽银河为洗兵。

(0)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四老僧

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0)

题琢如中表同年遗照四首·其二

当君中禁挥毫日,值我黔阳佐幕时。

家业飘零生计拙,累君辗转费筹思。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