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羌村·其三》
《羌村·其三》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0)
注释
正:一作“忽”。
斗争,争斗;搏斗。
一作“正生”。
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
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
按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
问: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
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榼:酒器。
浊清,指酒的颜色。
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
苦辞,就是再三地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
苦,一作“莫”。
黍,黍子。
兵革:一作“兵戈”,指战争。
童,一作“郎”。
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
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艰难”句就是歌词。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翻译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的时候还在争斗。
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每个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平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歌唱完毕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时期农村的凄凉画面。开篇即以“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写出了战争带来的混乱与恐慌气氛,鸡在争斗,不仅象征着社会秩序的破碎,也预示着人间的纷争和危险。

接着,“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一句,则通过主人公将鸡赶到树上避难的情景,以及听到敲打树木的声音,表现了战乱中人们的无奈与求生欲望。这里“叩柴荆”的声音似乎象征着战争的脚步正在逼近。

而在“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一句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带来的离别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老人们询问主人公何时能够返回家乡,这反映了他们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

紧接着,“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一句,通过形容人们手持酒器,有的人倒出浑浊的酒水,有的人则是清澈的,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困苦和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两句,则揭示了战乱导致农业生产受阻,人们生活艰难的情景。即使是酒,这种本应带来欢乐的饮品,也变得味道淡薄,更何况是在战火频仍、粮食短缺的情况下。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一句,直指战争持续不断,即便是孩子们也被迫投入到战争之中,这是多么悲哀的景象。

最后,“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父老的深情,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唱出的歌曲充满了艰难和愧疚之情。诗人唱罢长叹,周围的人也都流下了眼泪,这不仅是对诗词中描绘景象的感伤,更是对战争所带来一切的无力感和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真意切的表达,展现了一幅战乱时期乡村生活的断裂与苦难,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丰城三帝庙联

乃圣乃神,位隆北坎;允文允武,德耀南离。

(0)

集句联

躬洁冰雪,夷然清皓;性发兰石,生自馥芬。

(0)

挽张百熙联

变二千年专制愚民,经纬万端,兴学单心为报国;

溯三十载优贤扬厉,瞻言百里,爱才众口自成碑。

(0)

嫩寒春晓联

鹤群常绕三株树;花气浑如百和香。

(0)

戏台联

国中和者数十人,当筵郢客高歌,是否白雪阳春,独先激楚;

大都郊外五百里,他日遗民讴思,应教黄钟大吕,长奏甘棠。

(0)

集句联

园中草木春无数;湖上山林画不如。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