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饭钟粥鼓两忘年,久住深山雪满颠。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
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居山林的老僧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首句“饭钟粥鼓两忘年”,以“饭钟”与“粥鼓”象征日常生活的仪式感,而“两忘年”则表达了老僧超越时间概念,沉浸在修行之中的状态。接着,“久住深山雪满颠”一句,通过“深山”与“雪满颠”营造出一种孤高脱俗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强调了老僧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生活方式。
“弥勒半龛闲入定,牟尼一串懒谈禅”两句,运用了佛教中两位重要人物弥勒和牟尼的形象,分别代表乐观与智慧,以及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淡泊。老僧选择“入定”而非“谈禅”,体现了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深层次的领悟,而非表面的言语表达。
“蒲团坐破终成佛,芋火煨残好證缘”则展示了老僧坚定的修行信念与对佛法的执着追求。通过“坐破蒲团”与“芋火煨残”的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老僧长时间不懈努力的场景,最终有望达到成佛的境界。同时,“證缘”二字暗示了老僧在修行过程中对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与体验。
最后一句“搔首斜阳空徙倚,肯教妙谛落言诠”以夕阳西下为背景,老僧在思考与沉思之中,似乎在探索着佛法的奥义,不愿让这些微妙的道理被语言所束缚,强调了老僧对佛法本质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语言表达的谨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深悟佛法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朔碛云深忆旧行,心惊汉月忽骞翔。
江南水阔无天地,漠北沙寒有雪霜。
远目送飞沉暮霭,西风吹影过斜阳。
衡南未到归何日,须信张罗近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