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
晓枝开早未多稠,屡嗅清香不忍收。
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
东风也合相和暖,腊雪无端欲滞留。
满眼萧疏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到来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即将过去之美好的珍惜和不舍。诗中“晓枝开早未多稠”表明梅花尚在初放之际,并非繁盛,但已散发出清香,令人难以割舍。“万木已知春尽到,百花常负后来羞”则写出了其他树木已经意识到了春天即将结束,而其他百花却总是在后期绽放时显得有些羞涩。东风温暖,但腊雪却无端地想要留住,这里的“腊雪”既可以理解为残余的冬雪,也可喻指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中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满眼萧疯正堪惜,莫将横笛起人愁。”这里,“满眼萧疏”形容梅花纷繁而又稀疏的景象,这种景色正值珍视之时。末了“莫将横笛起人愁”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因吹奏笛子而引发哀思,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美好,不要让过往的忧愁再次涌上心头。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也传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珍惜。
昔闻武夷士,皆是帝曾孙。
李君即其人,命舛道常存。
爱子已折桂,华组耀闺门。
吾身可拂衣,綵服归丘园。
捧觞庆北堂,其乐不可言。
清溪环幽居,远岫横前轩。
弹琴咏招隐,芳意飘若兰。
老夫无此分,何必矜弹冠。
故国干戈后,怜君得意归。
绮霞横郡阁,犀烛照渔矶。
天迥青山远,江平白鸟飞。
此行同衣锦,况是老莱衣。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
美哉双白璧,高价等连城。
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
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
连镳适炎徼,并命典州兵。
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
俗杂则财难,当在通其情。
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
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
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