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杂兴·其三》
《秋日杂兴·其三》全文
宋 / 敖陶孙   形式: 古风

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

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

(0)
翻译
有位客人从湖南来,询问我手中的松树。
那原本只有一寸长的根,如今已高飞如鸾龙。
你可以用它煮我的食物,油脂可以润泽我的容貌。
松树如今都这样了,更何况种它的老翁。
我向十八丈外的你传话,应当顺应自然,持杖归去。
注释
客:来访者。
湘中:湖南地区。
问:询问。
手中:拿着。
松:松树。
一寸根:最初的幼小根部。
翥霄:高飞入云霄。
作:成为。
鸾龙:神话中的鸟和龙,象征尊贵。
子:你,指上文的客人。
爇:燃烧。
鼎:古代烹饪器具。
肪:油脂。
泽:滋润。
而况:何况。
种:种植。
十八丈:比喻远方或抽象距离。
法当:应当。
理:顺应。
归:返回。
筇:竹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秋日杂兴(其三)》,以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松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描绘了客人带着湘中的松木来访的情景,接着“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赞美松木当初虽小,但有如飞龙腾空的潜力。诗人感慨“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意指松脂可以烹煮食物,滋润肌肤,体现了松木的实用价值。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物质层面,更进一步抒发感慨:“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他以松树的成长暗示时光荏苒,连种树人都老去,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最后两句“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中,“十八丈”可能是指松树的高度,也可能暗指朋友的年龄,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能顺应自然,适时回归简朴生活,持杖而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松树寓言,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敖陶孙
朝代:宋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
猜你喜欢

送正言杨学士之任缙云

弱冠珥朝簪,才堪入翰林。

重违君厚遇,聊奉母欢心。

笔削留惇史,囊装贮赐金。

帆张浙河阔,山对栝苍深。

暂歇趋朝马,重闻故国禽。

幽兰南涧采,寿酒北堂斟。

务简慵开阁,家丰不典琴。

彩衣方侍养,红药即供吟。

我占掖垣久,自惊年鬓侵。

妨贤兼罔极,相送泪盈襟。

(0)

官成武主簿作五首·其五

释褐来成武,携家别故乡。

北堂微禄及,南亩旧田荒。

篱菊飞秋蝶,庭莎叫夜螀。

无人慰孤寂,窗月自凄凉。

(0)

书孙仅甘棠集后

新集甘棠尽雅言,独疑陈杜指根源。

一飞事往名虽屈,六义功成道更尊。

骨气向人蹲獬豸,波涛无敌泻昆崙。

明年再就尧阶试,应被人呼小状元。

(0)

中秋月

明可鉴秋毫,供吟属我曹。

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

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0)

稠桑坡车覆

稠桑坡险忽摧车,悔戴儒冠出敝庐。

已被文章相错误,谪官犹载一车书。

(0)

春日

门冷官闲似死灰,人言今日是春来。

犹残旧赐银幡胜,且向山州当酒杯。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