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
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
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
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
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
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
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的《秋日杂兴(其三)》,以松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送松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客从湘中来,问我手中松”描绘了客人带着湘中的松木来访的情景,接着“当时一寸根,翥霄作鸾龙”赞美松木当初虽小,但有如飞龙腾空的潜力。诗人感慨“子可爇我鼎,肪可泽我容”,意指松脂可以烹煮食物,滋润肌肤,体现了松木的实用价值。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物质层面,更进一步抒发感慨:“松今已如此,而况种树翁”。他以松树的成长暗示时光荏苒,连种树人都老去,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叹。最后两句“寄声十八丈,法当理归筇”中,“十八丈”可能是指松树的高度,也可能暗指朋友的年龄,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希望他能顺应自然,适时回归简朴生活,持杖而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松树寓言,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弱冠珥朝簪,才堪入翰林。
重违君厚遇,聊奉母欢心。
笔削留惇史,囊装贮赐金。
帆张浙河阔,山对栝苍深。
暂歇趋朝马,重闻故国禽。
幽兰南涧采,寿酒北堂斟。
务简慵开阁,家丰不典琴。
彩衣方侍养,红药即供吟。
我占掖垣久,自惊年鬓侵。
妨贤兼罔极,相送泪盈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