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俗讹叹》
《俗讹叹》全文
清 / 林占梅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

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

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

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

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

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

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

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

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

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

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0)
鉴赏

这首诗《俗讹叹》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错误,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故事中,一位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个非省会的地方,声称要请“布司”,但她的孩子认为她可能想要请的是“布师”。双方的对话充满了误会,最终妇人解释说她是想请“布师爷”来帮助寻找失窃之物。然而,这个解释也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职位存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妇人突然想起她可能是想请城隍庙中的“速报司”来帮忙。这个司职负责迅速通报消息,包括失窃案件。妇人的解释让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在寻求神灵的帮助。

诗中反映了方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以及人们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可能会产生的误解。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上对传统习俗和迷信的依赖,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简化或曲解现象。最后,诗人以“曾闻杜十姨”的典故结尾,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和信息传播中错误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并暗示了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交流和理解中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

作者介绍

林占梅
朝代:清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猜你喜欢

清凉台偕诸同社再送公远得寒字

珍重词盟未许寒,慇勤相送出江干。

双林暂恋清凉胜,一水先疑聚会难。

沙鸟候迎征缆解,晚霞飞伴酒杯乾。

茶园到日春犹好,谁共云亭月色宽。

(0)

送王太学改北

江南春暮柳丝丝,上苑花光似较奇。

历国蹄轻思诣阙,凌云赋就喜同时。

琴声自合更新调,梅实才看满北枝。

秋好有怀应尽吐,裁书恰值雁来期。

(0)

答周子翰时游吴越还将归黄州

越航归客又吴骖,仆仆尘途似不堪。

万里风云看直北,九天羽翼壮图南。

为郎颜驷嗟同滞,入坐崔陵喜共谈。

正值楚材徵上国,龙光此日照开函。

(0)

送周韬之太学归五羊

帝里翩翩结客场,醉醪多幸得周郎。

已于历国知龙种,谁向环桥越雁行。

赋美同时将诣阙,春宜作伴且还乡。

秋高健翮看槐市,迟尔层霄竞奋扬。

(0)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其一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

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

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

最是凤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见飞腾。

(0)

答廖隐君三首·其一

何处远寻高士宅,喜君就我拂云和。

好文久自成玄草,断酒年来息白波。

开径但招耆作社,安车宁慕礼为罗。

风尘似我空驰逐,得比衡门乐事多。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