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暮柳丝丝,上苑花光似较奇。
历国蹄轻思诣阙,凌云赋就喜同时。
琴声自合更新调,梅实才看满北枝。
秋好有怀应尽吐,裁书恰值雁来期。
江南春暮柳丝丝,上苑花光似较奇。
历国蹄轻思诣阙,凌云赋就喜同时。
琴声自合更新调,梅实才看满北枝。
秋好有怀应尽吐,裁书恰值雁来期。
此诗描绘了江南暮春时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交融。首句“江南春暮柳丝丝”,以柳丝轻拂,渲染出春末的柔美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接着,“上苑花光似较奇”一句,将目光转向皇家园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花光的璀璨与独特,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历国蹄轻思诣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历国”与“诣阙”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与权力中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而“凌云赋就喜同时”则进一步强调了才华与志趣的契合,以及与友人的共赏之情。
“琴声自合更新调”一句,借琴声喻指思想与艺术的创新,体现了诗人对于变革与进步的期待。“梅实才看满北枝”则以梅花的盛开,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预示着未来的繁荣与收获。
最后,“秋好有怀应尽吐,裁书恰值雁来期”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期待。在秋天的美好时光里,将心中所想尽情倾诉,恰逢大雁南飞的时节,寓意着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
更看道人烟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
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